当前位置: 高校人才网资讯学术科研>田刚院士:数学人才培养要鼓励“去功利化”

田刚院士:数学人才培养要鼓励“去功利化”

发布日期:2023-05-24 作者:崔雪芹 阅读量:4 取消收藏 收藏文章
【摘要】5月21日,“创新自信的历史诠释——回顾20世纪中国科学重大创新成果”主题对谈活动在北京大学举行。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创系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担任主持,北京大学讲席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田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北京大学讲席教授饶毅作为对谈嘉宾,分别就20世纪中国科学史上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重大成果展开了分享和探讨。


5月21日,“创新自信的历史诠释——回顾20世纪中国科学重大创新成果”主题对谈活动在北京大学举行。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创系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担任主持,北京大学讲席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田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北京大学讲席教授饶毅作为对谈嘉宾,分别就20世纪中国科学史上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重大成果展开了分享和探讨。


在现场提问环节,田刚收到的问题有3个,分别是中国数学研究与西方有多大差距?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中国数学研究目前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有哪些?你对数学人才的培养有哪些建议?


田刚表示,近些年来,中国数学发展态势非常好,但与西方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他指出,目前,中国数学在有些方向已经处于国际前沿的位置,但在一些方向上还有不足,“这是因为传统上,我们发展得好的方向跟相关领军人物有很大关系,所以还是有要继续努力的地方。”田刚表示,为此,近年来,包括政府、高校等各方都在想方设法通过发挥世界级领军数学家的作用,支持一些新的、比较短缺的项目,鼓励一些年轻人投入研究,实现尽早地赶上、冲到国际前沿。


关于数学人才培养,田刚认为,这个问题主要在于人才培养要得到现有数学家的重视,他强调,数学强国建设需要一批新的优秀的年轻人才投入数学研究中,成为新一代数学家,这需要现有的数学家投入更多精力在人才培养上。此外,田刚表示,无论是对年轻学者的数学研究还是数学教育,都要鼓励“去功利化”,“更多地要根据自己的兴趣,要锲而不舍,要能专心地做学问。”田刚认为,如果这些方面我们都能做得比较好,“我们的数学会有更多的人才涌现出来。”


田刚表示,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国数学研究需要在两端发力。他表示,数学研究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大领域,一方面,数学要探索、探知人类认知的边界,这主要是理论的,但田刚强调,“数学不是以有用为起点的,后来发现都是有用的研究,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检验。”另一方面,面对目前发展情况下一些有待解决的“卡脖子”问题、落地问题,可能需要数学应用到具体的问题中予以解决,“这就需要我们一部分数学的研究人员,或者是应用数学方面的人才与工程等其他学科做很好的交叉、交流。”


随后的交流中,还有一个问题是中国人何时能有菲尔兹级别的成果。


田刚说,随着中国数学研究的不断发展,“中国人什么时候能获奖”近来愈发受到关注。


他认为,菲尔兹奖或者其他国际奖项的获得,当然是判定中国数学发展程度的一个标志,但他指出,在目前的中国年轻数学家中,已经做出了一部分非常优秀的研究成果,甚至“也可以说达到了菲尔兹奖级别”。田刚强调,无论是否得奖,都应该看到“我们一批优秀的年轻数学家确实做出了非常优秀的成果。具体判断什么时候能得,我觉得这个时间不会太长。”


记者发现,对谈结束半小时后,还有很多“数学迷”围着田刚求解心中的各种疑问,田刚都一一耐心解答,甚至还有家长拿来数学方面的书求签名,说要鼓励孩子,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田刚也都耐心写好鼓励的话语并签名,满足家长需求。


来源:   中国科学报   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作者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高校人才网官方微信(微信号:Gaoxiaojob)。
高校人才网
百万硕博人的择业平台
高校直招
5000+单位官方入驻
简历直投
20W+职位一键投递
{{applyDialogData.systemTips}}
{{applyDialogData.resumeTips}}
+ 上传
+ 上传文件
立即续费
{{successContentUp}}
{{successContentDown}}
我知道了
{{ title }}
{{tips1}}
{{tips2}}
{{ title }}
{{tips1}}
{{tips2}}
{{ title }}
{{tips1}}
{{tips2}}
{{ title }}
{{tips1}}
{{tips2}}
职位投递成功!
微信扫码关注【高校人才网服务号】

求职效率翻倍

实时接收投递反馈
精彩活动抢先知晓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