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众号两周前发布了原创文章,“多名青年教师因病早逝,高校“内卷竞赛”何时停止?”,阅读量达到了2.2万。对于小而美的本号来说,这已经算是爆款了。
之所以大家非常关注,就在于其中分析了当前高校中盛行的“内卷竞赛”,把所有青年教师都挟裹其中,甚至只有英年早逝才能逃脱。
作为“内卷竞赛”的标志,不少高校甚至要求新进教师签订“首聘期对赌协议”,提出了苛刻的科研任务,而完不成可能要卷铺盖走人,还要退回所有引进待遇,甚至倒贴赔偿学校的所谓“损失”。
对于这样的高校和协议,求职的博士、博士后和跳槽的副教授、教授们一定要小心,虽然愿打愿挨,但最后可能自己被榨干到性命不保。
01.
首聘期的“对赌协议”?
首聘期,就是新入职教师的第一个聘期,具体包括:博士毕业入职讲师要通过非升即走的考核,而跳槽来的教授入职要通过特聘期考核,才能享受高额的引进待遇。
一般来说,引进人才的首聘期会签订一种对赌协议,也就是给你好的引进待遇,同时也给你约定很高的科研任务,明确写入合同,要发顶刊几篇,拿到重大课题,进项几百万经费,或获得几等部奖国奖。
如果首聘期完不成任务,则要退回相当一部分的引进待遇,或者被扣发的部分引进待遇就从此不发了。
之前听说过,南方某高校引进跳槽来的新教授,要求3年发表2篇顶刊,并且拿到1项国家级重大项目(文科类)。这种逆天的要求,比起给出的待遇,简直属于不知天高地厚。你以为顶刊杂志是你家办的,国家基金委是你家开的?
对于高校来说,这种非常离谱的对赌协议是稳赚不赔的。如果你做不到,那么就直接扣发部分引进待遇,甚至让你还不如本校一个普通教授的待遇。
以假高薪来吸引,以真用心来压榨,是这种对赌协议的本色。在实质意义上,这种首聘期对赌协议就是一个陷阱,“你多要他二十万的钱,他要你二十年的命”。
02.
非升即走、跳槽与学术型猝死
经历硕士、博士的艰苦生活(再回首,还记得当年读博士有多苦吗?),毕业后入职高校,成为一名光荣的大学教师,似乎实现了少年时代所说的“前程似锦”,但其实,更残酷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对于国内高校施行的“非升即走”,本公众号之前写过多篇文章进行批评。总体上说,国内高校的非升即走大多属于“广撒网,少捕鱼”,让绝大部分青年教师被无情踢走,上不了岸,但把他们4到6年的成果留下来,最终达到既不占人事编制又能堆积科研指标的“两全其美”。
而对于已经拿到长聘岗位甚或教授职称的幸运儿来说,是否要跳槽就成为他们要考虑的问题。很多人以为,教师跳槽就是追求工资待遇,但其实,在跳槽决策中,学校层次、所在城市和经费支持才是更重要的因素。
在很多时候,第一次入职的高校并不理想,或者自己有了攀爬更好高校的机会,那么跳槽就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唯一途径。
对于入职的新椒和跳槽的老椒,他们就更容易屈从或受制于高校的要求和压榨。如果说老椒只需要完成沉重的科研任务,那么新椒不仅如此,还要打败自己同样年轻的亲密同事。因为只有卷死别人,你才有生存下去的机会。
在这样的心理焦虑和科研任务之下,没有人还有时间去注意身体健康,只要没有大病,感冒发烧也必须坚守火线。
有资本躺平的,每天打打羽毛球、乒乓球或遛遛狗的,都是获得稳定编制的、不愿跳槽的副教授和教授。而只要还有生存压力或学术进步的想法,你就只能每天忙得团团转,直至零件崩溃,内心并不想死,但身体却累到自己先死了。
03.
对青年教师的借鉴
当前,40岁左右教授不幸早逝并非个案,而是当前不得不疯狂内卷的高校生存环境的一个缩影。
对于青年教师来说,更是不得不疯狂内卷,这样才能通过“非升即走”;而在此之后,也不得不继续内卷,来晋升高级职称,并在全员聘期化改革之后,也不得不每四、五年签新合同,规定新的科研任务。
能活着熬到退休,不仅是一种奢侈,也是一场打怪生存的残酷游戏。而巨大的科研压力会带来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力,非常容易导致猝死。
在当前这种景况下,青年教师更要注意身体和心理健康,该休息的时候要坚决休息,至少可以给自己放半天假。而休息的主要方式应该是睡觉,绝大部分青年教师都是缺少睡眠。在白天困倦的时候,至少可以小睡20分钟,就会感觉好很多。
防猝死,防恶疾,成为青年教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至于什么时候高校生存环境会得到改善,恐怕一时还看不到前景。
与此同时,青年教师也要认真评估自己的学术能力,不要硬撑,或者去不搞非升即走的三四流高校,或者跳槽时不要求高待遇,只要求普通教授就好,以保命为主。
再次,如果跳槽必须签订“对赌协议”,也可以选择待遇低的档次,使得科研任务也相对较低,否则就肯定会掉入陷阱。
因为学校赌的只是钱,而你赌的却是命,不是吗?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教师打怪指南」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