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办公室的几个同事都在追《新闻女王》,随着内地的国产剧江河日下,出了不少经典港剧的TVB,近日又开始展现它的职场剧“标杆”地位。
可能因为太入戏了,几位大学老师还因为这部剧的角色各执一词,我顺便默默吃了不少高校的办公室职场“瓜”……
01.
“拜山头”拉关系,在高校很常见吗?
在《新闻女王》中,有两大派系,一个是“佐治党”,一个是“文家军”。背靠George和文慧心两位新闻大佬之下,底下的普通员工也为了各自的利益纷纷站队,甚至在单位里毫不避讳地表现自己的位置。
一位从其他高校跳过来的小高老师,说自己对这种现象见怪不怪了。
“以前学校的学院正院长是别的地方调过来的,副院长是学校自己的老师培养起来的,两个人好像有利益冲突吧,我们一线教师就经常收到两个领导的不同意见……”
所谓的“派系斗争”,在高校的管理层还真不少见,经常有新人老师刚进学校就面临站不站队的问题。《一位高校“老油条”的惨痛经历——想入职高校?请以我为鉴避坑!》的作者,是北京某高校的大学老师,他在文中提到——
既有教学工作,又兼有行政工作,两边工作都要汇报给完全不同的两位领导;由于两个领导都盯着空出来的大领导职位,便经常询问底下老师的口风,了解另一边的动向;自己既要坚定地不当“双面间谍”,还要担忧会不会同时得罪两个直属上级……
有时候不了解其中的弯弯绕绕,就怕得罪了人还不自知。
02.
抢资源,抢表现,谁说高校不功利?
对于剧中每位主播都明争暗斗抢“黄金时段新闻(prime time)”的剧情,大学老师们也深以为然。比方说很多外面的人以为:高校是一个学术气息浓厚,高知人才辈出,工作环境简单的地方。
但事实是——“在高校,学术资源或职称名额就那么多,如果不争,就什么都没有。”
根据教育部的规定,我国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实行“评聘结合”的方式。既有各级领导参与的职称评聘工作领导小组,又有各职能部门组成的教学成果认定小组,此外还有不少其他相关人员的参与。
流程繁琐,参与人员也复杂。如果你要评中高级职称,首先就是硬性条件满足;满足的人数总是不少,而名额却只有几个。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于是无可避免的问题就出现了——
图源:《某211副教授自爆“评职称”历程:评审内幕堪比小说!》
有些大学老师在学科弱势的学院,不受学校重视,分到的资源本来就少,几乎轮不到普通老师;
明明是正常评职,有的提前打听,有的甚至各种找关系打好招呼;
为了争取评委的“好”印象,不得不背着同事频繁在教授面前“刷脸”;
……
在许多大学老师眼中,教学和科研的考核任务是压在身上的两座“大山”。即便这两座“山”你扛起来了,评职的时候给你一票否决,那种全部白干的虚无感又岂止两座山的份量能比的呢?
03.
相信管理层的“饼”,不如靠自己
体制内外的共同点:领导都很会“画饼”。
很多高校给的工资不多,但是包吃包住,还有其他补贴。对于硕博人才来说,综合起来看,掂量掂量似乎也行。但是入职后就发现:人才住房是没有的,已经分完了,如果接受不了要辞职,按照合同得给学校巨额赔款。
还有的新老师刚入职高校,就发现谈好的待遇,和实际到手的工资完全不同,等到去相关部门理论时,工作人员会告诉你:
“我没给你算错呀!这个年薪是把绩效、五险一金、各种补贴和隐形福利都放里面了,你如果想达到这个收入水平,以你现在只做本职的工作量,那肯定不行呀。”
图源:知乎用户
《新闻女王》这种职场港剧,包括大学老师在内的普通观众能代入能这么深,许是我们或多或少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这里分享一句来自网友的剧评:“当职场斗争和专业失衡,就很容易成为牺牲品。”
在处处竞争的大环境下,学习如何维持本心,不断提升专业能力,拥有在职场里激流中进退的实力,或许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