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校人才网资讯观点热议>新政!大学老师不得被调去从事行政工作!

新政!大学老师不得被调去从事行政工作!

发布日期:2023-09-07 作者:几木 阅读量:338 取消收藏 收藏文章
【摘要】国家越来越重视科研资源的集中使用,也包括人员资源,但同时,随着编外人员的裁减,一些边边角角的行政琐事仍然需要有人处理。


“大学老师如遇借调去做行政工作,现在有文件支持可以拒绝啦?”20238月,官方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信息来源:《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


划下关键词:“减少……科研业务以外的事务性工作”、“杜绝不必要的应酬活动”、“将保障……科研时间纳入单位考核”、“不得借调一线科研人员从事非科研工作”。


那么,根据最新文件的指示,大学老师作为作为教研并行的主要人员之一,如今哪些情况的行政工作,按理说是可以拒绝的呢?



01.

先说说大学老师曾经的借调情况


根据公众号“高校人才网V”发布过的《高校教师频繁被借调是一种什么体验?》《高校“青椒”十年简史:宿管、书记、考学、借调……》文章来看,不少作者介绍了自己作为大学老师被借调的经历。


“明明入职是辅导员,却被借调去教委办公室,从此不写论文写公文;随后,又被借调下乡去开展帮扶工作,2个月都住在村里(还好是男生,生活上比较方便)”大专老师下基层两年,当驻村第一书记,回校后借调组织部……”


从其他大学老师分享的经历看,既有一线教师被借调市级机会单位业务部门的;也有公办辅导员被借调去本校其他行政部门的;也有高校辅导员被借调去市委组织部做些整理材料工作的……




以上图源:小红书


一开始想法很好,是“帮助工作目标进行转型升级”,但实际履行中,某些被借调的大学老师挂职去新岗位后,并没有明确的具体工作分管。


“我以为我是去主要支持科研工作的,结果只是挂个名,有的单位很喜欢把高学历的年轻人调去做一些文职性质的工作,没机会直接参与课题研究,说好的借调期限随时延长,我没编制,新单位不会给我编制,学校那边也回不去。”

——刚入职高校不久的青椒


可见,身为大学老师,无论你是科研人员,还是一线“青椒”,还是辅导员、行政岗等,都有可能面临被借调去其他单位或部门的情况。


而大多数「借调」带来的,往往是不确定的工作内容、频繁调动而不稳定的工作环境、停滞不前的本职工作、原单位愈发生疏的同事领导关系、缺乏成果、评职无望等。


那么八月才出的新政策,能改变多少高校现状呢?



02.

这项政策,能惠及哪些大学老师?


先说说人员范围。可以看几个关键词:“一线从事科研工作”、“青年科研人员”等笔者就文件咨询了某本科高校人事处的老师:从白纸黑字来看,这几个限定受众的词语,最终应该会落到高校的专职科研岗上。


与高校人事处老师的对话


不过,她们学校绝大多数的大学老师都是教学科研并行,纯搞科研和教学的岗位很少,目前还没见过这项新政在学校的适用例子。于是,笔者又找到了一位朋友,他所在的高校是一所具备大型实验室的理工综合类大学。


对方则表示:“学校专职科研的工作人员很多,其他青年教师也基本背了科研任务,如果是其他单位找高校借调大学老师,去参加一些非专业性的活动,按理说学校都可以拒绝。但是学校内部的借调,不好说。”



好不容易盼来的新规,难道是一些用处不大的文字游戏吗?也不尽然。从文件的删改字眼,也可见官方态度。


03.

当官方开始提高借调门槛,背后的信号是?


咱们一起看看今年和去年的官方态度对比。20227月,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的通知》——


图源:中国政府网


以前:“确保科研时间不少于4/5。”

现在:“保障科研时间纳入单位考核。”

以前:“不要求青年科研人员参加应景性、应酬性活动、列席接待性会议。”

现在:“杜绝不必要的应酬活动。”

以前:“原则上不借调在一线从事科研工作的青年科研人员,确需借调的不安排青年科研人员从事一般行政事务性工作。”

现在:“原则上不得借调。”


有句老话:字越少,事越大。不给你多的字眼解释,也有没有了权力的发挥空间。


不过,由于文件依然重点在于「借调不能影响一线科研人员」,而大部分的大学老师是教学科研并行。所以,高校具体如何保障大学老师的科研工作与时间,还是要视学校的情况而定。


“原则上”不借调,带来的结果是缓解,而不是杜绝。从现实看,更多被借调的岗位,其实是包含辅导员在内的行政人员。


国家越来越重视科研资源的集中使用,也包括人员资源,但同时,随着编外人员的裁减,一些边边角角的行政琐事仍然需要有人处理。


所以从高校工作的角度来看,我们还可以多思考一点:未来的大学岗位中,当教研老师与行政工作的边界越来越清晰,行政老师是越来越专岗专职,将行政工作的程序化繁为简?


还是在未来招聘时,越来越要求新人具备“身兼数职”的能力?大概要见仁见智了。


来源:   高校人才网V(微信公众号)   本文为高校人才网原创,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高校人才网V”,如需转载,请联系获得授权。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高校人才网官方微信(微信号:Gaoxiaojob)。
高校人才网
百万硕博人的择业平台
高校直招
5000+单位官方入驻
简历直投
30W+职位一键投递
{{applyDialogData.systemTips}}
{{applyDialogData.resumeTips}}
+ 上传
+ 上传文件
立即续费
{{successContentUp}}
{{successContentDown}}
我知道了
{{ title }}
{{tips1}}
{{tips2}}
{{ title }}
{{tips1}}
{{tips2}}
{{ title }}
{{tips1}}
{{tips2}}
{{ title }}
{{tips1}}
{{tips2}}
职位投递成功!
微信扫码关注【高校人才网服务号】

求职效率翻倍

实时接收投递反馈
精彩活动抢先知晓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