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公布了《2023年第一批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笔试名单》。该岗位要求硕士起步,计划招聘13人,筛选简历以后,有笔试资格的硕士博士仍有623人。这个数据,还是学校只开了6月12日、13日、14日三天报名期下的。
“不限硕博”“不限应届”“纳入编制管理”……咱就是说,高职院校现在这么香吗?
以上图源:《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第一批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公告》
看了让人不禁想问——高职老师发展的方向如何?为什么这么多硕士博士都想去呢?
01.
“晋升发展的要求普遍不高”
和本科不同,重技能教学的高职高专,通常不会强制要求教师们在科研水平上有多大建树。不过要想评职称,科研成果的要求自然少不了。很多高职老师表示:“高职院校大多不存在科研压力,但老师们也有科研任务。”
咱们可以参考《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的规定——“教学为主型教师,发表高水平论文:文科类10篇、理工农医类7篇,其中教学研究、教育教学改革论文4篇;教学科研型教师,发表高水平论文10篇,其中教学研究或科学研究论文5篇。”
- 如果你在高职是助教,自己有几篇学术论文,评讲师不难;
- 如果你已经是讲师,想评副教授,就要看你是哪种定位的教师。
文章数量不满足,教学成果也一般般?
如果你是教学科研型的讲师,想要评副教授,科学技术成果奖、省(部)级以上高水平教学研究或科研项目等,能满足其中一个要求也能评(最低要求,具体院校要求不同)。
由此来看,和本科高校动不动要求“一区top、国自然”等要求相比,高职的考核任务显然要轻松很多。
02.
“越来越重视科研,但发展缓慢”
科研压力不大,那科研条件如何呢?可以用一句话表示——旱的旱死,涝的涝死。先说说头部院校。
众所周知,高职高专院校一直都是“重教学轻科研”的代表。然而,随着国家大力推进职业本科,高职为了学校获得更好的资源和发展,近几年可谓是下了血本。
某些经济发达的地区高职院校为了吸引博士,对国内外学者、国际化实验设备等科研资源,年年大力引进。比如,在重金和重科研之下,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成为了首家拥有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的高职院校。2022年7月,学校还联合刊出了国内职校第一篇Science论文。
图源:网络
不过,即便是深职,学校的科研建设,目前也主要往“引进”的身上使力气。先掌握一些现有的人力、物力资源,再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培养和发展学校独有的科研资源。类似这种模式,不断往博士身上“砸钱”做项目的高职高专还有很多,一位已经入职高职的博士表示:
“深职的例子很难复刻。我们学校也在重金引入博士做科研,但是来了才发现,课题组的成员能有四五个都很不错了,而且许多来大专当老师的博士,本身就是因为研究成果不够,去不了本科高校才来的…”
虽然有博士,有钱,有设备,有项目合作,但团队缺少厉害的大牛,很多高职院校的科研还是做不动。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决定去高职当老师,未来发展应该如何考虑?
03.
“在高职当教师,未来发展如何考虑?”
从高职院校的长期规划来看,未来“双师型”博士需求的老师会越来越多,且同样是硕士老师,学校也可能更偏向能兼顾教育学和工学发展的硕士。
图源: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官网
《职业技术教育》一刊中认为:“(工学与教育学融合)使学生了解产业发展趋势、熟悉专业相关岗位操作技能和产品生产制造过程,开发相关技术技能教学资源,提高学生专业教育教学能力。”
这就意味着普通硕士入职高职院校后,可能也无法“躺平”。一些高职院校还会要求硕士教师拿到博士学历后才能评讲师/副教授职称。所以,如果打算入职高职院校,一定要找人事处老师及在校教师们,提前了解清楚该校的评职要求。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未来打算靠教学成果评职还是靠科研专利评职?
不管是哪一种,都要提前根据学校考核要求做好相应的准备,比如:本校易于发表文章的期刊有哪些,平时有什么工具是利于教学的,有什么项目是老师必报的。
关于培养学生、指导比赛之类的工作内容和强度,不同高职,又有着不同的“教师竞争”情况。
图源:小红书用户
说到高职教师们的职称“天花板”,很多人顶天了最后都只能评到副教授,但现实中,也有个别相当有耐心的高职老师们,最后评上了教授职称。和普通本科的不同,高职老师的发展上限并不是由科研能力决定的。
图源:小红书用户
如果你准备入职高职院校的新老师,前期还需做好什么学校活动都要参加的心理准备。高职的整体待遇不比企业多,教师发展上限也没有本科老师高,但综合摊下来,没有了996和熬夜写本子等琐事,也能归到“年薪不高日薪高”的那类高校工作。
现在,很多高职院校在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同时,学校教职工门槛最低仍是硕士,但或许这样的情况,也不会再持续多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