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高薪,又极度紧缺?不论什么单位,基本30万左右的年薪?做好了还能直接获得高校教职?本文以「读博→博士毕业做博士后→出站→上岸教职」这一职业路线为论点,在此分享一些“博后作为迂回上岸高校的路线,到底可不可行?”的干货讨论。
01.
博士后站的单位类型有哪些?
搜索博士后的相关招聘公告,公立医院、公办本科高校、双一流高校、中科院系统下属的实验室、事业单位中的科研机构、国有企业研发机构等单位都对博士后都有需求。
博士后的投入需要大量的资金,用人成本非常高,能够设立博士后的单位,大部分都是公办单位,年薪也基本在25万以上,经济发达的城市比如深圳,是博士后的薪酬高地。
图源:高校人才网官网
不过近几年,随着用人需求的日益增加,除了国企以外,民营企业也有申请设立博士后站。
图源:网络
和一些认知的不一样,除了理工科医学等学科以外,其实人文社科也有博士后岗位,像深圳大学下属的经济特区与全球治理研究博士后,甚至可以给出年薪33万的待遇。
既然单位这么多,不同单位的博士后待遇、考核等区别会有多大?
02.
不同单位博士后的待遇构成
根据《山东省博士后工作管理办法》,博士后的工作平台主要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由此可见,“流动站”“工作站”“博士后基地”三者并不相同,入职的博士后也会有相应区别。
根据同文件第六条的内容,我们可以将前文提到的单位待遇分别做以下归纳。
信息来源:山东省人社厅官网
①流动站(高校/科研院所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内领域)
【待遇构成】:年薪+生活补助+“奖励性薪资”+补贴+科研绩效奖励+各级科研课题资助(包括: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博新计划、省海外博士后人才支持项目等项目)+出站资助等。
地方高校的博士后站,还有可能提供当地政府为了促进学科研究而设立的基金项目,比如北京地区的“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博士后工作经费资助”、“朝阳区博士后科研经费资助”等。
信息来源:北京工业大学某课题组博士后招聘公告
【福利】:博士后公寓+解决子女入园/入学+享受高校教职工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户口迁移、家属户口随迁+择优录用/留任单位等(也许给编制)
【绩效考核】:不承担教学工作,仅承担项目组分配的科研和产业化等工作,非常重视项目与文章(有些单位对产业化部分的项目与论文没有硬性要求)。
②工作站(企业/事业单位/省级以上高新技术开发区/创业园区等)
【待遇构成】:单位聘用员工福利体系(工资+奖金+补贴等)+国家及地区各类博士后人才项目
【福利】:人才房+协调解决子女入学+纳入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体系+出站有机会进入本单位/合作单位任职
【绩效考核】:岗位职责+项目、文章+负责项目日常进度管理等工作(比起流动站对项目文章的硬性考核,工作站日常的工作及考核更偏向企业化管理,不完全按照科研成果定绩效;有的单位待遇还会按照人员资历从优提供,出站要求相对较低)
③博士后研究基地(企业/事业单位/市级以上高新技术开发区/创业园区等;人社厅审批授权,和①有合作关系的省级博士后工作平台)
【待遇构成】:单位博士后资助体系+省/市博士后工作站最新政策的待遇规定
【福利】和【绩效考核】参考①、②,视机构性质而定,比如基地如果是联合高校招收博士后的话,通常按照①。
03.
博士后的考核难度如何?
至于考核难度高不高,与地区、单位好坏、学科领域甚至博士后本人的科研能力如何,都有关系。以青岛科技大学《关于开展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考核评估工作的通知》为参考,博士后的自身能力,可否满足国家和省市课题乃至获奖的考核需求,结果因人而异。
图源:青岛科技大学人事处官网
一般来说,流动站的考核难度>工作站的考核难度,出站也会更不容易。与之相对的,流动站由于难度较高,这段经历的含金量也较高一些。
有一些博士认为,如果自己考核过不了,博士后做不下去的话,是不是就会被单位辞退?实际上由于流动站的单位考核目标是硬性的,在没有合适的博士后接替岗位的情况下,退站也很麻烦。一些单位甚至会以文章要求,来“阻挠”博士出站。
也有的单位,不拦着博士们出站,但是会要求“退站退工资”。不过,这些负面案例并不代表大部分。
参考此前的《双非毕业,我入职了‘双一流’高校》一文,许多普通博士对当下的工作机会不满足,选择继续做博后,离站以后也找到了更好的高校工作。
所以,做博士后的关键,除了如何「选好单位?」以外,更重要的是提前了解在站时期的考核要求、文章储备、项目申请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