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高校人才网第七届“硕博职歌,人生几何”有奖征文活动已陆续收到不少朋友的投稿,我们将陆续发布一些投稿作品。毕业/求职/职场/创业/升学路上有感而发?高校人才网第七届“征文比赛”火热进行中!只要说出你的故事,就有机会获得丰厚的奖金/奖品!投稿邮箱:web@gaoxiaojob.com(活动详情请点击:https://www.gaoxiaojob.com/zhaopin/zt/yca_zhengwen2023/index.html)
————
前年在高校人才网的征文比赛中讲述了硕士毕业时的心路历程,那年我就萌生了写下毕业后的经历再次投稿的想法。今天敲下这篇文章,这是一次“回头看”,也是跟自己的一次和解,更希望自己能更坦然、更潇洒地踏上未来的路。
01.离开
答辩通过之后,一层由论文包裹着的保护壳彻底被撕碎了,焦虑不断地侵袭着我。所幸的是,之前报名的单位开始陆续招考,我在考试里暂时遗忘迷茫,却又从考试中体会到了更多无奈。虽然拿到了几家单位的面试资格,但我在面试中却没有很好的表现,吞吞吐吐、词不达意,一点都不像平日的自己。
结构化面试所需要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是我一直欠缺且忽视,但在选拔中又十分重要的能力。我还没意识到要在面试中有所突破,需要大量的积累与练习。
奔波于散落在北京的各个考场,我不知道心态崩了多少回,流了多少泪,又自我怀疑了多少次。躺在姐姐公司的小隔间里,看着刚刚创业的电影人们每天忙碌的身影,我为自己的“坐以待毙”感到羞愧,放弃的念头不是没有出现过。直到一天清晨突然感觉身上盖的薄毯掩盖不住周遭的凉意,我才终于收到了某报社的入职通知。
离开北京的前一天,我去了天安门广场,拍下了一张虚焦的照片。
在北河沿大街工作了三个多月,总编室的工作氛围很好,跟同事相处十分融洽,我深知这次机会来之不易,所以捧起双手接住了“疫情初期的这枚橄榄枝”。我在姐姐公司附近租了一个单间,房租超过我过半的工资,她硬塞给我三分之一的房租钱(我知道她创业很辛苦不肯要,后来才知道这是妈妈给我的钱)。
在连续夜班的日子里,我的身体开始吃不消,零点左右就不自觉地冒虚汗。夜班给身体带来的不适以及在了解到单位的待遇之后,我才真正开始考虑:我到底适不适合留在北京?我能不能独立养活自己?一次在等待夜班校稿中,跟前辈姐姐们一起散步到故宫,看到凌晨的天安门,我喜欢这里建筑的恢弘大气、历史的悠久,喜欢听这里的人聊天的腔调,但始终觉得缺乏了留在这座城市的底气与勇气。
02.南下
早春,广州的三角梅开了。往来的地铁十分拥挤,我寄住在姑姑家,找了一份比较清闲的编辑工作,一边挣钱一边准备考试。
在通勤的地铁上刷着题,工作处理完之后会偷偷打开刷题页面,旁边工位的鹿鹿成了我的学习搭子、吃饭搭子、逛公园搭子。我们互相鼓励,她在那段时间给了我很多力量(不仅是精神上的),鹿鹿每天中午给我带她做的午餐,为我日后长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周末我一般会骑车去离家5公里外的图书馆学习,广州的雨说下就下,好几次在半路被雨淋湿,又不想打道回府,只能湿哒哒地坐在座位上靠着体温和气温把衣裤烘干。有的时候,能看着雨由小变大再由大变小,最后出太阳,这雨啊,会影响我前进的速度,却不会让我停下脚步。
总体而言,那段时间我依旧十分焦虑,在广深参加了大大小小的考试不下十场,可进面的次数却不多,公基行测是跟报社更注重写作的考试完全不一样的侧重,作为攻擂者,我没有迎来翻盘的机会。妈妈曾在电话里问过我后不后悔,我不知道怎么回答。我必须做笔面双重准备,看视频、看书积累素材,写逐字稿,脱稿答题,一遍遍对着镜头练习,开通了抖音账号发布答题内容,我的老战友——那时远在郑州的青青都会给我留言提建议,不时还会遇见给我点评的路人。
在图书馆学习时,专门挑了一个抬头就能看见小胖的座位,好让他“监督”我学习。
工作学习之余,我会尽量挤出一个晚上去跟小区大爷大妈打乒乓球,我从一个人都不认识,到有了固定的球友,他们会毫不吝惜夸赞我的球技进步了。偶尔有一两周没去打球,再去之后他们还会好奇地问我“怎么好久没见你啦?”乒乓球给那段枯燥的时光带来了超多欢乐。
是什么让我扛过那些焦虑不安的时刻?我觉得是找寻一个支点,要对未来会变好怀有憧憬,要充分信任自己。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奔跑中调整呼吸就是我撬动未来的支点。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能感觉到做题的正确率提升了,也慢慢形成了面试的“套路”。偶然间看到了新疆人才引进的通告,远程笔面对我来说是一个锻炼的机会,正式面试前一天,青青给我做了一场模拟面试,那次我俩都感觉到了答题发生的质变,我首次在面试中拿到第一的成绩。
我没有去新疆,在差不多的时间又拿到了两个省级单位面试的资格。
03.回湘
去年7月,坐上高铁回长沙面试的那天,窗外可以看见淡淡的彩虹,天时地利人和让美好的寓意照进现实。其实高中毕业后,我一直想远远离开湖南,但在冥冥之中似乎又在被家乡牵引,兜兜转转还是回到这里,工作稳定,工资相对满意,大多数下班后的时间都属于自己,足够我做想做的事,把租来的小房子收拾得温馨整洁,周末总有亲友来叙旧。
工作一年内体重涨了十多斤,以至于老朋友见到我第一句寒暄话就是“你现在怎么这么胖了?”,真是幸福的烦恼。
《国王的演讲》是我很喜欢的一部电影,讲述了患有严重口吃的乔治六世在语言治疗师的帮助下克服障碍,二战前发表了鼓舞人心的演讲。它不仅鼓舞了英国人民,也在一定程度上鼓舞了荧幕前恐惧面试的我。
我在此回顾过去的三年,也会思考更长的未来,那里一定有小确幸、新成长,有收获和遗憾,有得偿所愿或者失之交臂。加缪在《鼠疫》中说:“对未来的真正慷慨,是把一切都献给了现在”。未来究竟会怎样,有赖于如何对待当下。未来未必是过去的顺延,也并不必然符合愿景。当下的工作看似一眼望到头,却有着很多隐秘的荆棘在前,过好今天是第一要义。难过受挫时,我会伤心、会流泪、会抱怨,但我更希望自己能擦干眼泪、及时调整情绪,做一个披上铠甲就勇往直前的骑士。
年初在姐姐家录制时间胶囊,她说的一句话很触动我:新一年想要获得任何人离开都能够独立生存的能力。这篇文章应该不能给在看的你什么建议与经验,它只是我人生长河中不断迁徙、不断沉淀的短短三年,让我从一个躲在他人身后的人变成想独当一面的人,让我对理想化的世界祛魅,能更加踏实无畏地面对残酷的现实。
我很感激这三年里陪我坚持、给我鼓励的人,以及给我打击、伤害的人,他们都是我草船借来的箭,我在努力地成为一场东风。对于求职,我只是选择了万千就业道路中的一条,走过弯路,迷失于黑暗又迎来了点点曙光。
每个人独特的一生需要自己去慢慢体会,曲曲折折也没关系。
作者简介
作者:Sokki,新闻与传播硕士,事业编
座右铭: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