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介绍
官方网址:https://istbi.fudan.edu.cn/
"引领世界科技前沿,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是复旦大学在十三•五期间提出的科技发展战略方针。2015年3月,为更好践行这一使命,切实推动"智能科学与技术"新兴学科发展和前沿技术培育,服务国家智能产业发展需求和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的战略目标,复旦大学成立了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作为复旦大学跨学科国际化研究中心的先行者和试验田,研究院以复旦大学雄厚的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信息学、临床医学等多学科综合优势为基础,以计算神经科学为桥梁,交叉融合、聚力创新,开展大脑机制解析、类脑智能算法、新药智能研发、脑疾病智能诊疗、通用智能等原创性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研究院拥有一支学养深厚、视野开阔、思想活跃的跨学科国际化研究团队,其中教授/研究员21名,包括2013年诺奖获得者Michael Levitt、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2014年Brain奖(神经科学最大奖)获得者Trevor Robbins等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等国外院士4名、"长江特聘教授"2名、国家"973"计划及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8名以及一大批优秀的海外青年研究员、工程技术人员等60多名。
研究院积极发起和参与国际科学合作计划,目前已与包括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帝国理工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等20余所国际著名的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研究伙伴关系;同时,吸引了全球130多位脑与类脑研究著名国际学者参与各个层次的研究合作计划和项目。研究院建立了"复旦大学类脑研究院科大智能机器人国际交流基金",用于支持类脑智能、智能机器人领域的国际交流学生。与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共建了"复旦-KCL群体神经科学中心",由Michael Levitt教授作为负责人筹建"计算结构生物学中心",由Trevor Robbins教授作为负责人筹建"认知神经科学中心"。2018年1月,研究院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联合申请的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计算神经科学与类脑智能"111创新引智基地获批成立,建立了从青年科研工作者、顶尖科学家团队、国际合作平台到国际一流大学的多层级国际合作模式。
研究院探索打通科技与产业全链条创新合作机制,通过与10多个企业、30多家医院建立联合实验室、联合研究中心和联合研究项目与课题等方式,充分发挥高校培养和储备高端人才、发现和培育前沿技术的综合优势,推动产学研医用源头创新与合作。
2018年,研究院拟领衔承担上海市全球科创中心8.4亿级重大专项"脑与类脑智能基础应用转化研究"。以此为契机,研究院将通过探索科研与管理机制创新、推动基础条件建设、招聘和引进优秀科研人才、开展国际高水平学术合作交流等工作,致力于创造国际一流的学术氛围和研究条件,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类脑智能与产业应用融合发展的前沿科技创新中心!
研究院现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优秀青年人才,学校将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优厚的薪酬待遇,依托学科平台和学术声誉优势,为每位青年人才的建功立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一、招聘岗位及要求
1、长聘岗位:
首席科学家
具有国际顶级水准和跨学科视野,在类脑人工智能领域或相关研究方向上已经取得突出成就,获得国际同行认可,能够领衔组建相关研发团队的科学家、学术带头人。
研究员
在类脑人工智能领域或相关研究方向上已经取得突出成就的科学家或行业工程师,由首席科学家提名推荐,协助首席科学家开展研发工作,应同时具备成为首席科学家的发展潜质、较为广阔的跨学科视野以及很高的国际同行认可度。
2、预聘岗位:
青年研究员、青年副研究员
在类脑智能领域或相关研究方向已经做出优秀成果,36周岁以下的青年科学家或行业工程师,由首席科学家提名,进入首席科学家团队开展独立或集成的研发工作,候选人应同时具备获得青年高级人才或冲击优秀青年基金的发展潜质,并具有一定的国际同行认可度。
3、分时岗位:
讲座教授/特聘研究员
海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及相关行业公司的杰出科学家,具有较为广阔的跨学科视野以及很高的国际同行认可度。
4、助理研究员(博士后)
国内外知名大学、研究机构或一流专业中已获得博士学位,同时具有扎实数学、物理、信息、神经生物学、材料学或机器人学背景的应届博士毕业生,应具备从事开展类脑智能所涉及的跨学科研究的能力,获聘助理研究员(博士后)岗位后进入首席科学家领衔的具体项目小组开展研发工作。
二、岗位待遇
(1)享受具有竞争力的薪金和住房津贴,积极协助申请人才公寓。
(2)根据学科方向和工作需要,提供充足的科研启动费,配备科研助理。
(3)学校按照国家和上海市相关政策提供各类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三、应聘方式
申请者请将申请材料发送报告电子邮件至指定邮箱,邮件标明注明应聘职位+姓名+高校人才网。申请信息包括:(1)求职信,包括研究计划;(2)英文简历,包含已发表的文章列表和至少五名可以作为证明人的教授联系信息(3)五篇代表作(包括期刊论文、专著、专利);(4)最高学历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