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2024年诚邀海内外英才加盟

部分有编 共计6个岗位,招 若干查看此公告的职位列表
部分有编 提供住房公寓 科研资金 子女入学安排 五险一金 生活补贴 安家补贴 租房补贴 定期/免费体检
查看此公告的职位列表
基本信息
公告详情

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以迈进世界一流航空航天学院行列为发展愿景,现诚挚邀请海内外英才加盟我院!

厦门大学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最早创办航空教育的高校之一,历经时代变迁和历史洗礼,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以艾兴、阙端麟、陈一坚、闵桂荣、张启先等院士为代表的院友为推进中国航空航天事业飞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厦门大学翔安校区航空航天学院大楼全景

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成立于2015年4月6日,学院现有四个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中心,每个中心下设两个科研团队,另有工程技术中心、工程管理中心两个教学科研服务支撑中心。中国工程院院士、航空发动机专家尹泽勇出任首任院长。

学院成立以来,锐意进取、砥砺前行,荣获众多令人瞩目的成绩。先后承担国家级重大项目10余项,各类专项项目13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项目80余项;相关成果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各4项)等多个省部级奖项。

学院现有教职工约170名,打造了一支高水平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拥有国家高层次人才3人、教育部重大人才计划入选者4人、国家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卓越青年人才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省级各类人才计划入选者72人次、市级各类人才计划入选者91人次。

学院现有本硕博学生2200余名,致力于建立和完善具有航空航天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现拥有建筑面积约为2.8万平方米的教学科研用房,拥有3个国家级实践教学培养基地、3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教育计划专业;3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获得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亚军、金奖(2项)、银奖(3项)、铜奖(5项);“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1项,银奖2项,铜奖4项;“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黑科技专项赛获星系级奖(特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IARC国际空中机器人大赛(亚太赛区)一等奖;国际机器人实作竞赛冠军;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CADC)一等奖等国际/国家级奖项。

未来,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厦门大学建校100周年的贺信精神,以迈进世界一流航空航天学院行列为发展愿景,坚持顶天立地办学方针和共建合作发展战略,积极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国家战略需要,加强与国家级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的密切合作,培养一流精英人才,建设一流学科平台,创造一流科技成果,为社会提供一流科技服务。

航天航空学院架构图(请点击链接查看详情)

一、各中心招聘方向及团队介绍

1.飞行设计工程研究中心拟招聘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优秀人才,具体专业方向包括:飞行器设计,复合材料力学,发动机工程等。

【极端环境传感测试研究团队】

极端环境传感测试研究团队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热环境智能传感器件、热环境场域测试系统、热环境数据融合与状态诊断。团队承担基金委重大科研仪器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并在超高温热电偶、超高温蓝宝石光纤温度和压力传感器、1000K高温薄膜传感器、超高温燃烧场光谱测试仪器、高精度谐振式压力传感器、多传感高速数据采集软硬件系统等方面有较好的研究基础/标志性成果。

【重大装备健康管理研究团队】

重大装备健康管理研究团队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先进传感与测试、无损检测、结构健康监测、发动机健康管理、复材结构全生命周期健康监测。团队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防基础科研计划重大项目和基础加强计划重点项目课题等项目,并在航空航天装备结构健康监测、电磁涡流无损检测、非线性超声检测、发动机故障诊断与预测等方面具有较好的研究基础/标志性成果。

2.先进空天动力工程研究中心拟招聘有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动力工程、工程热物理、力学、智能流体、空气动力学、进排气设计、飞行器设计、航空发动机、新型推进系统、复合材料、光谱诊断等相关背景的优秀人才。

【飞发一体化研究团队】

飞发一体化研究团队主要研究领域包括飞行器/发动机一体化设计理论与方法、组合动力及新概念无人机气动设计等方面。团队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基础加强计划重点项目、国防基础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成项目等,并在弯曲激波理论及应用、飞发一体化设计、超声速进气道设计、组合动力总体与气动设计等方面有较好的研究基础/标志性成果。

【先进传热与燃烧研究团队】

先进传热与燃烧团队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先进燃烧技术、涡轮复杂流动和传热、主动热防护材料与技术、先进光学测量技术及混合电推进技术等方面。团队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基础加强计划重点项目课题等项目,并在先进爆震气动燃烧技术、先进光学诊断技术、高效热防护技术以及热端部件复材技术、混合电推进系统等方面有较好的研究基础/标志性成果。

3.航空宇航制造工程研究中心拟招聘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优秀人才,具体方向包括航空宇航制造、航空航天结构强度、航空航天结构动力学、材料加工与成形、多学科拓扑优化设计、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与运维等。

【航空宇航先进制造研究团队】

航空宇航先进制造研究团队主要研究领域包括高端机床装备、精密超精密加工、增减材制造、精密检测、机器人集成控制、材料设计与表征、结构材料一体化优化等。团队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技计划、904专项、863计划、福建省重大专项等各类项目课题,已在先进光学元件关键精密制造装备与工艺技术方面具备很好的研究成果和基础。

【航空宇航装备动力学研究团队】

航空宇航装备动力学研究团队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故障诊断、动力学仿真与试验、减振降噪、数值仿真可信度验证与确认、多学科/拓扑优化设计。团队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等项目,并在便携式故障诊断系统、旋转部件动平衡及振动控制、颗粒阻尼振动抑制、仿真模型验证与确认(V&V)、多学科优化以及增材制造拓扑优化等方面有较好的研究基础/标志性成果。

4.空天智能控制研究中心拟招聘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优秀人才,具体专业方向包括: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人工智能驱动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与应用、系统工程、机器感知与机器视觉等专业。

【空天无人系统研究团队】

空天无人系统控制研究团队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无人机技术、集群协同控制、智能决策与控制及其在空天领域的应用。团队承担了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加强计划重点项目课题等项目,并在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与应用、无人集群系统协同控制与决策、复杂动态系统先进控制、无人系统组合导航定位以及航空发动机智能控制系统研发有优秀的研究基础。

【空天信息智能研究团队】

空天信息智能研究团队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复杂场景的数据智能分析(建模,学习,优化与决策)、人工智能驱动的自动化、可信感知与数字孪生、数字工程及其在空天、工业和医疗的应用。团队承担包括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装备预研等项目,并在基于视觉感知的重大装备智能运维系统、航空动力系统多学科设计优化理论与软件、大规模多源异构数据融合及可视化、航空发动机数字孪生与智能控制等“人工智能+航空”领域有较好的研究基础。

 二、招聘岗位及要求

(一)南强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

南强青年拔尖人才分为:A类人才、B类人才

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学风,身心健康;

2.具有博士学位;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领域A类人才一般不超过40周岁、B类人才一般不超过35周岁;

3.A类人才一般应为高层次青年人才;

4.B类人才应具备以下条件:

(1)符合学科发展需要,具有突出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学术研究方向具有鲜明特色;在其学术领域崭露头角,为同龄人中的拔尖人才,教学科研业绩符合学校各学科教授职务任职条件,具备在支持期内入选A类人才的实力。

(2)原则上应具有两年及以上国内外知名大学或科研机构博士后研究经历或科研工作经历。

5.符合年龄要求且当年度进入高层次青年人才会议评审环节的人选,可经绿色通道程序申报B类人才。

(二)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

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学风,身心健康;

2.具有博士学位,或本学科最高学位;

3.应聘教授职务不超过45周岁,应聘副教授职务不超过40周岁,应聘助理教授职务不超过35周岁;

4.符合厦门大学各学科各级职务的相关任职条件,具体要求详询学院。

(三)博士后

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学风,身心健康;

2.具有博士学位,且获得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3年;

3.年龄不超过35周岁;

4.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研究的潜力,对科研事业怀有高度热情。

三、支持措施

(一)南强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A类人才)

岗位:一般聘任教授(事业编制)并认定为博导

薪酬及补贴: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及补贴待遇;其中对于从海外引进并经评审认定的高层次青年人才,首聘期(5年)发放薪酬及补贴不低于660万元(相当于税前约760万元),续聘期(5年)发放补贴100万元(相当于税前约160万元)

住房:提供校内周转房;另可按厦门市场价45%的价格申购约110平方米的厦门市人才住房

科研经费: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类200-300万元(不含国拨经费)

团队:除提供研究生招生指标外,首聘期学校提供5名全额资助博士后招收指标(每名资助2年)

子女:幼儿园至初中优质教育服务;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可择校一次

医疗:享受厦门市医疗保健待遇

(二)南强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B类人才)

岗位:一般聘任副教授(事业编制)并认定为博导

薪酬及补贴:首聘期(5年)发放薪酬及补贴不低于260万元(相当于税前约280万元),续聘期(5年)经评估优秀发放补贴50万元(相当于税前约70万元);若入选省市有关人才项目,另可按政策享受生活补贴

住房:提供校内周转房;另可根据厦门市高层次人才评价认定标准和有关工作通知,按市场价45%的价格申购90-120平方米的厦门市人才住房

科研经费: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类150万元

子女:幼儿园至初中优质教育;符合厦门市相关条件的人才,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可择校一次

(三)常规师资

岗位: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

薪酬及补贴: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按政策提供安家补贴;若入选省市有关人才项目,另可按政策享受生活补贴

住房:提供校内周转房;另可根据厦门市高层次人才评价认定标准和有关工作通知,按市场价45%的价格申购90-120平方米的厦门市人才住房

科研经费:从校长基金等支持

子女:幼儿园至初中优质教育服务;符合厦门市相关条件的人才,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可择校一次

(四)博士后

薪酬:20万元-50万元/年(含政策性补贴),合作导师可根据博士后科研能力及表现,进一步追加配套

科研经费:可申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住房:可申请博士后公寓或租房补贴

子女:幼儿园至初中优质教育服务;符合厦门市相关条件的人才,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可择校一次

发展路径:在站期间可应聘教职、申报南强青年拔尖人才等各类人才项目

其他:可申请特任助理研究员、特任副研究员学术头衔,享受健康体检、工会福利等(注:以上文本中的薪酬含单位社保和单位公积金)

四、申请方式

1.通过厦门大学人才招聘系统提交申请材料(网址:http://jobs.xmu.edu.cn/),在招聘系统中选择应聘岗位,并提交应聘申请。

2.通过航空航天学院招聘邮箱提交申请材料(邮箱:aerors@xmu.edu.cn),申请材料包括个人简历、学术成果简述、教学科研工作计划等,邮件标题统一为“应聘职位+航空航天学院”。

申请者可以通过以上任意一种渠道应聘。收到材料后,学院将对应聘者材料进行筛选、评估,并通知意向人选面试。

航空航天学院联系方式

联系人:赖老师

联系电话:+86-592-2183711

联系邮箱:aerors@xmu.edu.cn

网址:http://aerospace.xmu.edu.cn

微信公众号: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

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变更请以原发布者为准。

来源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u0cNWexTs3shPTLssNeXYg 

更多最新博士后招收资讯请关注高才博士后微信公众号(微信号:bshjob)。

公告热度
解锁详细分析
该公告在同类公告中的热度为 ***,目前已有 *** 对其非常感兴趣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高校人才网官方微信(硕博QQ交流群:572038191,进微信群请加:gzgxrcw06)
重要风险提示:如招聘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向求职者提出收取押金、保证金、体检费、材料费、成本费,或指定医院体检等,求职者有权要求招聘单位出具物价部门批准的收费许可证明材料,若无法提供相关证明,请求职者提高警惕,有可能属于诈骗或违规行为。
高校人才网
百万硕博人的择业平台
高校直招
5000+单位官方入驻
简历直投
30W+职位一键投递
{{applyDialogData.systemTips}}
{{applyDialogData.resumeTips}}
+ 上传
+ 上传文件
立即续费
{{successContentUp}}
{{successContentDown}}
我知道了
{{ title }}
{{tips1}}
{{tips2}}
{{ title }}
{{tips1}}
{{tips2}}
{{ title }}
{{tips1}}
{{tips2}}
{{ title }}
{{tips1}}
{{tips2}}
职位投递成功!
微信扫码关注【高校人才网服务号】

求职效率翻倍

实时接收投递反馈
精彩活动抢先知晓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