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筑大学2024年度诚邀全球英才依托申报国家优青(海外)项目

共计1个岗位,招 若干查看此公告的职位列表
查看此公告的职位列表
基本信息
公告详情

项目简介

为进一步完善科学基金人才资助体系,充分发挥科学基金引进和培养人才的功能,吸引海外优秀青年人才回国(来华)工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2024年继续实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旨在吸引和鼓励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海外优秀青年学者回国(来华)工作,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快速成长,培养一批有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骨干,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申请条件

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2)出生日期在198411(含)以后;

3)具有博士学位;

4)研究方向主要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

5)在取得博士学位后至2024415日前,一般应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且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

6)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

7)申请人尚未全职回国(来华)工作,或者202311以后回国(来华)工作。获资助通知后须辞去海外工作并全职回国(来华)工作不少于3年。

限项要求

执行中央有关部门关于国家科技人才计划统筹衔接的要求。同层次国家科技人才计划支持期内只能承担一项,不能逆层次申请。

备注:具体申请条件以2024年国家发布的同类型项目指南为准。

相关待遇

选择BUCEA的六大理由

稳定的职业保障

——项目入选者纳入学校正式编制(事业编),可校聘为教授岗位,授予博士生导师资格。

强大的团队配置

——支持组建团队,保证博士研究生招生指标,每年至少1个。

优厚的薪酬待遇

——实行年薪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薪酬待遇。

充足的科研配套

——提供必要的专业实验室及实验设备,提供配套科研启动经费300-450万元(含国家资助)。

丰厚的安居保障

——提供安家费税前200-350万元(含国家资助)和3年周转房。符合条件的,学校优先推荐购买保障性住房。

全面的服务保障

——符合落户政策,可解决本人、配偶及子女北京市户口。协助办理子女入托、入学相关事宜;协助解决配偶工作。

联系方式

申请人注意事项

1.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可按照项目指南要求,与我校签订工作合同或者意向性协议,于202421以后登录信息系统,在线填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申请书》(以下简称申请书)。申请人对所提交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2.申请人应当按照申请书填报说明和撰写提纲的要求用简体中文或英文在线填写申请书,并上传附件等材料。

3.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实行无纸化申请方式,申请人在线提交电子申请书及附件、公正性承诺书等材料至我校,由学校审核后在线提交自然科学基金委。

有意向的青年学者,请于202431日前将个人简历发送至各学院联络人,并抄送至人力资源处邮箱renshichu@bucea.edu.cn,邮件标题请注明“海外优青+姓名+高校人才网”。可与相关学院直接联系,由专人协助完成申报工作。

项目申报咨询

北京建筑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

联系人:侯老师

联系电话:010-68322091

联系邮箱:houxingwang@bucea.edu.cn

人才政策咨询

北京建筑大学人力资源处

联系人:丁老师、侯老师

联系电话:010-61209190

联系邮箱:renshichu@bucea.edu.cn

各学院联系方式

序号

招聘单位

联系方式

1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联系人:穆老师

联系电话:010-68322448

联系邮箱:mujun@bucea.edu.cn

2

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联系人:季老师

联系电话:010-61209144

联系邮箱:jijie@bucea.edu.cn

3

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

联系人:李老师

联系电话:010-61209290

联系邮箱:lihaiyan@bucea.edu.cn

4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联系人:郭老师

联系电话:010-61209266

联系邮箱:guomaozu@bucea.edu.cn

5

城市经济与管理学院

联系人:孙老师

联系电话:010-61209510

联系邮箱:suncs@bucea.edu.cn

6

测绘与城市空间信息学院

联系人:刘老师

联系电话:010-61209328

联系邮箱:liuxianglei@bucea.edu.cn

7

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

联系人:王老师

联系电话:010-61209165

联系邮箱:wangyanxue@bucea.edu.cn

8

理学院

联系人:毛老师

联系电话:010-61209412

联系邮箱:maofahu@bucea.edu.cn

9

前沿交叉创新研究院

联系人:丁老师

联系电话:010-61209190

联系邮箱:renshichu@bucea.edu.cn

申报网站链接直接点击即可跳转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依托单位系统链接

打开链接后,点击“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依托单位系统”

项目申请信息系统链接

学校简介

北京建筑大学概况

北京建筑大学是北京市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建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是培养未来规划师、设计师、建筑师的摇篮,是北京地区唯一一所建筑类高校,是国内唯一一所在城市设计领域设有高精尖创新中心的高校,是国内唯一具备建筑遗产保护领域的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的高校。

北京建筑大学求贤若渴,诚邀您和我们一起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具有鲜明建筑特色的高水平、开放式、创新型大学。

百年老校

服务国家和北京重大战略需求

116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与国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形成了“爱国奉献、坚毅笃行、诚信朴实、敢为人先”的北建大精神和“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校训,先后为国家培养了7万余名优秀毕业生,涌现出11位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和“北京大工匠”等一大批优秀人才。目前,北京城市建设领域的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中约70%为我校毕业生。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北京十大建筑”到北京亚运会、奥运会、冬奥会等重大工程,再到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建设,都活跃着北建大人的身影。近些年,学校聚焦服务北京市总规、核心区控规、副中心控规落地实施,从顶层设计入手,成立服务首都功能定位工作专班,先后发布《服务首都功能定位十大行动计划》《北京建筑大学服务北京建设人民城市三年行动计划》等;从创新机制入手,融入区域发展,与区、委办局、龙头企业强化战略合作,进一步形成政产学研用贯通合力,促进创新链、教育链、人才链有机衔接,服务国家和北京重大战略需求。

学科龙头

引领独具建筑特色的专业体系

学校实施“一流学科建设”工程,突出学科建设龙头地位,形成了建筑遗产保护、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及地下工程、海绵城市建设、现代城市测绘、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技术、绿色建筑与节能技术、智能建造与智慧城市等为代表的若干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学科领域、科研方向和创新团队。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交叉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拥有“大建筑”领域相关的全部专业门类,形成了独具北建大特色、建筑类特色的专业体系,“工程学”“环境/生态学”位列ESI全球排名前1%

学校成立未来建筑技术学院,深入探索未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目前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2个,北京市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5个,北京市特色专业7个。学校入选“全国就业50强”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基地”。学校牵头成立“一带一路”建筑类大学国际联盟,目前已有来自28个国家的74所院校加入联盟,为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搭建了广阔平台。

高端平台

培育高水平科研成果

学校不断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强化有组织科研,“顶天立地”的科研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国家基金项目、重点科研平台、高水平科研成果等均保持持续快速进步和良好发展态势。学校拥有北京节能减排与城乡可持续发展省部共建国家协同创新中心、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古建筑安全与节能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平台30个,数量位居全国建筑类高校和北京市属高校前列,建有全球技术水平领先的多功能振动台阵实验系统。学校成立前沿交叉创新研究院,作为人才引育、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改革创新的试验区和先行区,致力于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整合交叉创新资源、破除体制机制壁垒,打造引领未来学校事业发展的新高地和增长点。聚焦城市更新和未来建筑技术两个突破点,学校建设城市保护与更新研究院、城市大数据应用研究中心、碳中和联合创新中心等,着力解决城市安全、韧性、智慧、绿色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学校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重点项目数居建筑类高校前列,人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居建筑类高校首位,单项合同金额过千万元成果转化20余项。近年来,学校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励26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三大奖16项。

引育并举

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

学校深入推进“人才强校”核心战略,持续实施“高端人才引育计划”“学科带头人发展计划”“青年教师培养支持计划”“双塔计划”,深入推进人事人才制度综合改革,构建符合人才特点、体现人才价值、激发人才活力、贯穿人才引育各环节的全周期人才工作体系,着力营造适合人才成长发展的制度环境。学校现有教职工1192人,其中专任教师782人,国家级人才23人次,省部级人才135人次,2名教授同时入选“终身科学影响力”和“年度影响力”榜单,6名教授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年度影响力”榜单,获得梁思成建筑奖1项、世界人居奖1项,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各类国家级及北京市级团队32个。获批北京高校首个院士专家工作站。

116年来,北京建筑大学的梦想正在一代代的学者学子的接力奋斗中不断实现。在加快建设北京市高水平特色型龙头高校的历史重要节点,我们诚邀您加盟北京建筑大学,与我们和衷共济,筑梦建大!

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变更请以原发布者为准。

来源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9L-ziPXDx0pAXYlFx6bMaA

公告热度
解锁详细分析
该公告在同类公告中的热度为 ***,目前已有 *** 对其非常感兴趣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高校人才网官方微信(硕博QQ交流群:572038191,进微信群请加:gzgxrcw06)
重要风险提示:如招聘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向求职者提出收取押金、保证金、体检费、材料费、成本费,或指定医院体检等,求职者有权要求招聘单位出具物价部门批准的收费许可证明材料,若无法提供相关证明,请求职者提高警惕,有可能属于诈骗或违规行为。
高校人才网
百万硕博人的择业平台
高校直招
5000+单位官方入驻
简历直投
30W+职位一键投递
{{applyDialogData.systemTips}}
{{applyDialogData.resumeTips}}
+ 上传
+ 上传文件
立即续费
{{successContentUp}}
{{successContentDown}}
我知道了
{{ title }}
{{tips1}}
{{tips2}}
{{ title }}
{{tips1}}
{{tips2}}
{{ title }}
{{tips1}}
{{tips2}}
{{ title }}
{{tips1}}
{{tips2}}
职位投递成功!
微信扫码关注【高校人才网服务号】

求职效率翻倍

实时接收投递反馈
精彩活动抢先知晓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