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才网—国内访问量、信息量领先的高层次人才需求信息平台。
当前位置:高校人才网>人事动态>高校资讯>

“双一流”建设“强起来”的机遇与挑战

时间:2017年12月08日 作者:叶世满 来源: 福建日报

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建设学科名单已于20179月公布,将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开创新境界、迈入新时代。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中国的每一所高校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

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主题

当前,中国高等教育正处在从大到强转变的重要历史阶段,“强起来应当成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词”;“强起来的核心是质量。质量是永恒的主题,更是内涵发展的内在要求。

高校要把提高质量作为生存发展的根本遵循。1998年联合国首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提出,21世纪将是更加注重质量的世纪,由数量向质量的转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2009年联合国第二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再强调提高教育质量问题,认为在当代高等教育中,质量保障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必须包括所有利益相关者。质量的实现既要求建立各种质量保障体系,形成多种评价模式,同时更需要在机构内部形成一种质量文化。

高校要把服务发展作为衡量水平的重要标志。一流大学建设既要立足于当前,又要着眼于未来,为国家可持续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科技支撑。一流大学要着力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努力成为催化产业技术变革、加速创新驱动的策源地。大学是文化和道德的高地,要形成推动社会进步、引领文明进程的一流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

转变观念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前提

双一流是高等教育发展理念的更新、发展目标的提速、发展方式的转型、竞争规则的优化。在双一流建设中,要抢抓机遇、迎接挑战,转变观念,要强化扎根中国的意识、开放发展的意识、争创一流的意识和立德树人的意识。

强化扎根中国的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

强化开放发展的意识。高校要有全球视野,积极主动参与高等教育国际竞争,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尊重并认可国际通行的学术规则,广泛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成功办学经验,深入开展实质性的教育、科技和文化对外交流合作。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道路自信,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则上拥有更多话语权,为全球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强化争创一流的意识。要实现分类发展、分类评价,引导不同的高校明确目标定位、找准跑道,在不同的领域和方向争创一流,通过改革把学校的文化生态等软实力提升到一流水平。

强化立德树人的意识。立德树人是大学的根本任务,大学的各项工作都要围绕人才培养来开展,各类资源的配置都要围绕人才培养来进行,要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考核和评价办学质量的最重要因素,这也是双一流的核心要求。

内涵式发展是高校争创一流的路径选择

双一流强调的不是身份”,而是建设。建设拼的是内涵、是质量、是水平、是特色,各项任务要落实到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对外交流合作等各个方面。

双一流建设中,厦门大学努力探索独具特色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在学科建设方面,重点是培育优势、打造特色。坚持以学科为基础,优化学科结构,探索学科发展方向,突出学科建设重点,创新学科组织模式,打造更多学科高峰,带动学校发挥优势、培育高水平基础上的特色学科。推进交叉融合,突破学科界限,打破行政壁垒,建立以问题为导向的科研组织模式、以重大项目为纽带的人才组织模式、以多学科交叉融合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机制,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厦门大学有12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学科。

在人才培养方面,重点是优化结构、提升质量。顺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优化人才培养的层次结构、学科专业结构、类型结构,前瞻性布局未来发展需要的各类专业人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学生知行合一、学修结合,注重个性化培养,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完善内部质量保障机制,加强质量标准建设;完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资源配置体系。

在教师队伍方面,重点是提升层次、提高水平。培引并重,加强杰出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引进力度,将顶尖青年人才作为人才引进的主攻方向;创新人才团队组建模式,实行按团队考核聘任。优化人才团队资源配置,赋予学科带头人更多的资源配置权;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探索教师流转退出机制,实行非升即走、非升即转”,试行预聘-长聘制,营造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

在科学研究方面,重点是瞄准需求、突出贡献。强化问题和需求导向,瞄准国际科学前沿,围绕国家战略需求,提升原始创新和解决重大问题能力,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科研组织模式创新,依托重点研究基地,围绕重大科研项目,健全科研机制,开展协同创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强智库建设,打造若干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影响的新型智库,提高服务国家战略决策的能力。

在开放发展方面,重点是坚定自信、深化交流合作。主动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坚持把开放办学作为创建一流大学的必由之路;服务一带一路”,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大学之间在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全面交流与合作;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积极参与国际教育规则制定、国际教育教学评估和认证,切实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树立中国大学的良好品牌和形象。

在改革创新方面,重点是完善制度、激发活力。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积极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管理,以绩效为杠杆,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强化目标管理,实施动态监测和动态调整,突出建设实效;注重关键环节改革,推进人才培养模式、人事分配制度、资源配置模式、内部治理等关键环节突破,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提供持续动力。

(作者为厦门大学副校长)

来源:

http://ex.cssn.cn/zx/yw/201712/t20171204_3767122_1.shtml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高校人才网官方微信(微信号:Gaoxiaojob)。

推荐信息
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