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23年招聘启事

全部有编 共计4个岗位,招 若干查看此公告的职位列表
全部有编 社保 餐饮补贴 交通补贴 租房补贴 科研奖励 提供住房公寓 落户办理
查看此公告的职位列表
基本信息
公告详情

一、流动站简介

中西医结合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依托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开展建设与人才培养。中西医结合研究院是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科(福建省双一流主干学科)建设单位之一,该学科在第四轮、第五轮学科评估均居于全国中上水平,2023年在软科和校友会排名中均位居全国第4名,拥有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拥有国家中医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福建省中西医结合防治重大心血管慢病协同创新中心、福建省中西医结合老年病重点实验室、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疾病转化医学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高校中西医结合基础重点实验室以及三个国家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等研究平台。依托科技创新与转化中心,建有实验面积达9400多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超2亿元,设有动物影像与形态学平台、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平台、药物分析与测试平台、实验动物平台等4个实验平台,能够满足中西医结合教学科研的需要。

本站身心协同康复研究项目依托福建中医药大学康复产业研究院开展。康复产业研究院拥有康复医疗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康复研究中心、教育部康复技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思维活跃、团结协作、具有创新能力的学术团队,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已承担十二五科技支撑、十三五重点研发专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国家级课题,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和较高的学术水平。

二、招收方向

项目名称

项目简介

专业要求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研究

现有基础:依托福建省中西医结合防治重大心血管慢病协同创新中心、国家中医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及科技创新与转化中心等平台,在国医大师陈可冀院士指导下,凝聚了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学术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形成了一支知识、年龄及职称结构合理,团结协作、学风端正、思维活跃的导师队伍。已承担多项国家级课题,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和较高的学术水平。

研发目标:1.基于陈可冀防治高血压、冠心病学术思想,系统开展高血压病不同证候分布特征、演变规律及其生物学基础研究;2.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病发病机制研究;3.系统开展创新中药清达颗粒等确有疗效方药防治高血压、冠心病的药效作用机制研究。

医学大类、化学类、生物科学类、材料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化工与制药类、生物工程类

身心协同康复研究

现有基础:依托康复医疗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康复研究中心、教育部康复技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思维活跃、团结协作、具有创新能力的学术团队,已承担“十二五”科技支撑、“十三五”重点研发专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国家级课题,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和较高的学术水平。

研发目标:围绕慢性病与增龄导致的身心功能障碍,探索躯体功能障碍与精神心理障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生物学机制,创新身心协同康复技术方案。

医学、中医学相关专业

中西医结合骨与关节疾病研究

现有基础:在国医大师陈可冀院士指导下,形成独具清宫用药特点特色、体现陈可冀院士学术思想、具有防治骨关节疾病的清宫“荣筋三方”。依托于福建省中西医结合老年性疾病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高校中西医结合基础重点实验室及细胞生物学、中药药理、中药生药学等三个国家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形成了一支学缘结构合理、团结协作、学风端正、思维活跃的科研团队,已承担多项国家级课题,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和学术水平。

研发目标:中西医结合防治骨与关节疾病的分子机制与药效靶点。

医学、中医学相关专业

中西医结合防治恶性肿瘤研究

现有基础:依托福建省中西医结合老年病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及科技创新与转化中心等平台,建立了完善的大肠癌等常见恶性肿瘤发病机制研究体系及高通量基因差异表达、功能筛选体系,系统开展了大肠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研究,以及清热解毒类中药、闽产特色中成药、创新中药的防治恶性肿瘤的药效作用机制和物质基础研究。

研发目标:1.常见恶性肿瘤现代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2. 确有疗效方药防治常见恶性肿瘤的药效作用机制和物质基础。

医学大类、化学类、生物科学类、材料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化工与制药类、生物工程类

三、导师团队简介

01彭军

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福建中医药大学副校长

农工党中央委员、福建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农工党福建省第十三届委员会副主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第二军医大学临床医学学士、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生化和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免疫学博士后、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合作导师:陈可冀院士)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福建省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百人计划)、陈可冀院士学术思想传承人、福建省双一流主干学科(中西医结合)带头人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其中区域联合创新项目1项)、福建省科技重大项目1

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3项,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

彭军团队成立于2009年,秉承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精神,运用单细胞测序等组学、动物影像学、基因编辑、蛋白-小分子互作、类器官等前沿技术,构建理论、基础、临床研究及药物研发四位一体的研究体系与平台,重点开展了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病和肿瘤基础与临床研究。团队研究成果丰硕,研究水平位居国内前列。成立至今,带领团队先后获得各级各类课题12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8项),课题总经费达5000万元;在CirculationClinical Cancer ResearchCancer Research等知名期刊发表论文250余篇,其中SCI论文137篇(近三年JCR 125篇),出版专著5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4项,获批国家1.1类中药创新药期临床试验批件1项(批准号:2022LP00974);培养福建省雏鹰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名,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年托举人才1名,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人才1名,福建省杰出青年1名,福建省C类高层次人才1名,获福建省青年科技奖1项。团队培养博士后4名,硕博研究生53名,其中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5人,国家级、省部级等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奖项35项,国家奖学金7人,国家级、省部级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3篇,国家级、省部级优秀学术论文3篇,入选福建省研究生导师团队,获国家级、省部级优秀创新创业导师5人次。

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研究、中西医结合防治恶性肿瘤研究

02朱伟东

教授、博士生导师

日本东京大学博士,哈佛大学儿童医院心血管研究中心博士后,日本千叶大学助理教授,同济大学特聘教授

上海浦江人才计划获得者,福建省闽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教授,福建省百人计划创新团队获得者

主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项目

获日本国内最大规模的循环器学会的再生医学奖,获得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l Nature Chemical BiologyClinical Cancer ResearchCell Death and DiseaseJournal of Cellular and Molecular Medicine等多本SCI杂志审稿人

朱伟东团队主要从事Wnt信号通路及共受体在疾病中调控作用的机制研究十余年,依托于中西医结合学科,持续开展不同重大慢病新靶点及有效干预分子的探索研究。团队获得福建省百人计划创新团队,现有上海市浦江人才1名,福建省闽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福建省闽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福建省雏鹰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名,高级职称3人,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人,主要由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药学、分子细胞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生物信息学等多学科人员组成。研究领域包括疾病机制研究、药物成分研究、基因及蛋白组学、网络药理学等。

与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以及日本东京大学建立了紧密科研合作。目前已中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团队成员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NatureCirculationNature CommunicationsClinical Cancer Research等国际一流杂志发表多项重要研究成果。获多项国内、外发明专利。系列成果获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研究、中西医结合防治恶性肿瘤研究

03陈立典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美国雪兰多大学访问学者

中国康复医学会会长、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学会(ISPRM)委员、亚洲大洋洲物理与康复医学学会(AOSPRM)执行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副理事长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岐黄学者

主持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课题10

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教育部教学成果二等奖、张安德中医药国际贡献奖等

研究方向:身心协同康复研究

04陶静

教授,博士生导师

美国托马斯杰斐逊大学访问学者、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访问学者

中国康复医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大数据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青年岐黄学者

主持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课题6

获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排名第2)、福建省教学成果特等奖等

研究方向:身心协同康复研究

陈立典团队拥有康复医疗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康复技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康复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建有脑功能成像实验室、生物力学实验室、光电生理实验室、神经生物学实验室、动物行为学实验室等,拥有9.4T小动物高场磁共振扫描系统、双光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脑片膜片钳系统、三维步态采集与分析系统等大型、精密科研设备。

重点围绕影响慢性病患者、老年人活动水平和健康的常见功能障碍,开展康复技术临床和基础研究、康复设备研发。先后承担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专项、财政部科技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十三五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50余项;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JCR一区58篇;主编专著教材21部;2021年第三方同舟云全球学者库全国康复医学专家学术影响力百强排名第一。多项重要成果被写入国际康复医学指南、专著,编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诊疗方案与临床路径。开展康复设备研发工作25种,获国家专利50多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7项。

05李西海

教授、博士生导师

美国杜兰大学访问学者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骨伤科分会基础专委会主任委员、福建省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骨关节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青年岐黄学者、第四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

获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与三等奖、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与三等奖、福建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福建青年科技奖、紫金科技创新奖等

李西海团队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老年性骨病研究,遵循《黄帝内经》《 医方考》论痿痹之理论,在国医大师陈可冀院士指导下,基于《陈可冀学术思想及医案实录》《清宫配方集成》等著作,借助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学与生物信息学等技术,形成了独具清宫用药特点特色、体现陈可冀院士学术思想、具有防治骨关节疾病的清宫荣筋三方,为临床治疗开辟了新路径。以骨关节炎、骨质疏松为研究对象,采用病证结合与方证对应的方法,从分子、细胞、组织等多维度,诠释肾主骨生髓通于脑的科学内涵。研究团队对外交流与合作广泛,与美国杜兰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等,建立了紧密科研合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3项,发表论文370多篇,其中SCI论文82篇(IF10分,1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0项。主编教材3部、出版专著20部。获福建省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福建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等。

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骨与关节疾病研究

四、应聘条件

●35周岁以下,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

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

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五、聘期待遇

(一)经费待遇

人事工资关系和个人档案转入我校、全脱产在我校从事研究工作的博士后,纳入学校流动编制管理,由我校支付2年年薪(年薪包含工资、社会保险、午餐补贴、交通补贴、租房补贴等福利待遇)。按照博士后入站时已取得的成果和协议须完成的成果,全日制脱产博士后年薪可达20-25万元。
博士后进站工作期间,其科研成果符合学校教学科研奖励发放办法,可享受相应的教学科研奖励津贴。
人事工资关系和个人档案保留在原单位的博士后,在我校从事研究工作期间,工资和社会保险由原单位负责。
企业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联合招收的博士后,其工资、住房和其他相关待遇由企业负责。
(二)住宿待遇

学校资助招收的全脱产博士后,在站期间可申请免费租住一套博士后公寓。
(三)职称评定

博士后人员进站工作期间,可根据全国博管会《关于博士后研究人员专业技术职务评定和任职的原则意见》并结合我校专业技术职务评定相关文件政策参评相应专业技术职务。

(四)户口迁移

博士后人员进站,只办理本人户口迁落手续。在职身份博士后人员(含现役军人、军转干部、定向委培人员)和人事关系(含人事档案、工资、社保)未转入设站单位的博士后人员不予办理户口迁落手续。

六、联系方式(来电时请说明是在高校人才网看到的信息)

联系人:郑老师

联系电话:0591-22861157

邮箱:1184707109@qq.com

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变更请以原发布者为准。

来源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YlqH7zhbrkN2DwxNyHqCgg

更多最新博士后招收资讯请关注高才博士后微信公众号(微信号:bshjob)。

公告热度
解锁详细分析
该公告在同类公告中的热度为 ***,目前已有 *** 对其非常感兴趣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高校人才网官方微信(硕博QQ交流群:572038191,进微信群请加:gzgxrcw06)
重要风险提示:如招聘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向求职者提出收取押金、保证金、体检费、材料费、成本费,或指定医院体检等,求职者有权要求招聘单位出具物价部门批准的收费许可证明材料,若无法提供相关证明,请求职者提高警惕,有可能属于诈骗或违规行为。
高校人才网
百万硕博人的择业平台
高校直招
5000+单位官方入驻
简历直投
20W+职位一键投递
{{applyDialogData.systemTips}}
{{applyDialogData.resumeTips}}
+ 上传
+ 上传文件
立即续费
{{successContentUp}}
{{successContentDown}}
我知道了
{{ title }}
{{tips1}}
{{tips2}}
{{ title }}
{{tips1}}
{{tips2}}
{{ title }}
{{tips1}}
{{tips2}}
{{ title }}
{{tips1}}
{{tips2}}
职位投递成功!
微信扫码关注【高校人才网服务号】

求职效率翻倍

实时接收投递反馈
精彩活动抢先知晓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