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校人才网资讯职场分享>博士先去一般院校,以后再跳槽到更高的平台可行吗?

博士先去一般院校,以后再跳槽到更高的平台可行吗?

发布日期:2025-07-01 作者:大圣 阅读量:436 取消收藏 收藏文章
【摘要】如果暂时去不了理想高校,可以先在普通院校“上车”,但千万别躺平。平台决定起点,但成果决定终点。只要规划清晰,执行到位,这条迂回路线反而能让你比同龄人走得更稳、更远。


最近高校人才网结合了很多硕博人才私信/留言,想要了解的问题,在官方账号(小红薯号:583472757)上发起了一个话题:“博士先去一般院校,以后再跳槽到更高的平台可行吗?”收到了很多硕博人才的积极讨论——

截图自小红书


有认为【基本不可能】的:“基本没可能,大部分都是从高往低走,平台起点决定一切。”

有认为【主要看成果+关系】的:“首先,你需要足够好的文章,其次,人脉也很重要。”

有【眼见为实,拿身边人举例】的:“虽然数量少,但是身边有听说一些跳槽高校成功的。”

有认为【好不好跳槽,具体看专业】的:“文理科有可能,工科就算了。”

也有人才发出灵魂一问——“如果真有实力,为何甘愿‘低开高走’?”


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好单位的招聘标准从来都是“明码标价,暗设门槛”。官网上写的那些条件,充其量只是简历初筛的基础。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博士求职高校,应该如何规划未来发展?



01 博士现状:为什么许多人毕业先入职“一般院校”?


985/211高校要求极高,一个普通行政岗就能让你怀疑人生!就拿清华大学科研院最近招的一个“合同审核专员”,光看招聘要求就能劝退大部分人:


图源:高校人才网


明面上的要求:硕士毕业还得有3年工作经验,或者直接博士毕业;必须通过司法考试;英语要能当工作语言用;还得有相关工作经验……


但实际竞争更“残酷”:985是起步价,清北复交或者海外名校才吃香;工作经历要够「硬」,最好是在红圈所、国际组织或者名校法务部干过;几百人抢一个岗位:最后胜出的都是学历、经历、人脉样样拔尖的……


更难的是,像这类顶尖高校的岗位“肥肉”谁都想咬一口,你辛辛苦苦攒够了论文、项目、海外经历,以为胜券在握,也可能在最后关头,因为“领导更看好别人”这种理由被刷。


行政岗难?双一流教师岗让你知道什么叫真难。



如果你是应届毕业生,一句“具有较好的学术背景及发展潜力”背后,就代表了:

- 博士学历只是入场券,没个海外经历都不好意思投简历;

- 论文要发顶刊,项目要拿国家级,青基都成了标配;

- 逃不开的“非升即走”,辛辛苦苦达标进来,可能不到6年就因为“不够优秀”直接走人……



如果你是已经有工作经验的博士:

- 没有中级职称?连跳槽的资格都没有;

- 年龄超过35岁?很多岗位直接关闭大门。



02 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从普通院校实现“曲线救国”?


有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博士招生规模已突破15万人,而同期高校教职岗位仅约3.5万个(含教学科研及行政岗),平均4位博士竞争1个岗位。顶尖高校门槛本就很高,一个普通讲师岗位也能收到上百份来自全球顶尖院校的求职简历,“百里挑一”早已是常态。


因此,能直接入职优质平台的博士固然出色,但在学术圈“非升即走”压力与日俱增的背景下,选择「先进入普通院校积累实力再去更好的」,已成为一条被许多优秀博士验证可行的选择。



如果你是:本硕博学历背景优秀或导师资源丰富者


如果你毕业于不错的学校,导师在业内也有一定影响力,那么即使早期未能留校,而是在普通院校起步,也能靠积累行业资源实现平台跃迁。比如,有些博士会先进入二本院校,依托横向课题和企业合作,几年后带着成熟的项目跳槽到更好的平台。毕竟,好的高校引进人才时,除了看论文,也很看重实际应用价值,如果你手上有可落地的技术或资源,机会自然更多。


如果你科研实力非常强:文章+“帽子”


如果学术底子好,发文章能力强,那“文章+帽子”就是最硬的跳板。比如有文科博士刚毕业时文章还在审稿,先入职一所普通院校,第二年在某经济学领域顶刊发表后,直接跳去一线城市的某211做副教授了。即使早期成果不多,也可以主动联系大牛团队合作,或者多参加学术会议混个脸熟。等认识的“老板”开新课题组时,说不定就能跟着“打包”进更好的学校。


如果你有条件“国外深造”,可试试


海外经历仍然是很多高校的硬门槛。如果国内毕业暂时去不了好学校,可以考虑出国做博后,两年后以“海归”身份回流。现在稍微好点的一本,引进人才基本都要求有海外经历。国外的博士学位或者国外的博士后经历,现在基本是引才“标配”。



03 另外,为什么有些博士“跳不出去”?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能顺利跳出去,选对“跳板院校”很关键。再强的实力,也害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情况——


第一,看科研支持条件。学校有没有省部级实验室?学科是不是在冲刺硕博点?这些资源多的学校,更容易出成果。另外,有些学校教学任务太重,一周十几节课,根本没时间搞科研,这种就要慎重。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通常更推荐,因为校企合作多,学术交流也方便。


第二,注意合同“超长服务期+高额违约金”。有的学校规定5年内离职要赔20万,这种高额违约金会把人卡死。最好选服务期3年以内、违约金不超过半年工资的岗位,这样即便最后选择赔钱走人也不会压力太大。入职前还可以打听下,这所学校近几年有没有人成功跳槽,如果完全锁死人才流动,那就要多留个心眼。


第三、学术圈“出身歧视”。名校教职往往倾向于招名校毕业的博士,双非出身如果没有顶刊或者重点项目,申请92教职被直接筛掉是常见情况。所以,如果起点不高,就更得在前期拼命攒成果,用硬实力弥补学历差距。


04 结语


总之,如果暂时去不了理想高校,可以先在普通院校“上车”,但千万别躺平。平台决定起点,但成果决定终点。只要规划清晰,执行到位,这条迂回路线反而能让你比同龄人走得更稳、更远。


来源:   高才-高校人才网(微信公众号)   本文为高校人才网原创,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高才-高校人才网”,如需转载,请联系获得授权。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高校人才网官方微信(微信号:Gaoxiaojob)。
高校人才网
百万硕博人的择业平台
高校直招
5000+单位官方入驻
简历直投
30W+职位一键投递
{{applyDialogData.systemTips}}
{{applyDialogData.resumeTips}}
+ 上传
+ 上传文件
立即续费
{{successContentUp}}
{{successContentDown}}
我知道了
{{ title }}
{{tips1}}
{{tips2}}
{{ title }}
{{tips1}}
{{tips2}}
{{ title }}
{{tips1}}
{{tips2}}
{{ title }}
职位投递成功!
微信扫码关注【高才-高校人才网服务号】

求职效率翻倍

实时接收投递反馈
精彩活动抢先知晓
为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