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校人才网资讯观点热议>高校招聘:宁聘退休教师,也不招新人?

高校招聘:宁聘退休教师,也不招新人?

发布日期:2025-04-11 作者:几木 阅读量:216 取消收藏 收藏文章
【摘要】如今,高校的新教师岗位日渐收紧,而兼职教师岗位需求却大量增加,并且这些招聘岗位大多都对职称和工作经验有所要求。以前都说:要珍惜应届机会,岗位选择更多。那么,如今高校招聘为何会出现这样的转变呢?


注:本文主要参考资料源自教育部、各高校官网、高校人才网往期文章等。


最近在帮几位今年即将毕业的博士朋友找高校工作时,惊觉一个现象:明明是应届毕业的高学历博士,在求职高校教职时,竟不如有工作经验的硕士老教师有优势不说,适合这些应届博士的岗位,还不如“银龄教师”的岗位公告多。

图源:高校人才网官网


这绝非是博士能力欠佳,也不是高校学历门槛降低了。实际情况是,高校如今似乎更青睐有职称、有工作经验的教师。除了返聘 银龄教师外,高校对兼职教师的招聘需求也极为旺盛。公办高校返聘 银龄教师或许有政策因素推动,可民办高校同样存在类似现象。

图源:南阳职业学院2025年度招聘公告


如今,高校的新教师岗位日渐收紧,而兼职教师岗位需求却大量增加,并且这些招聘岗位大多都对职称和工作经验有所要求。以前都说:要珍惜应届机会,岗位选择更多。那么,如今高校招聘为何会出现这样的转变呢?


  高校老教师 “再出山”,对应届生求职影响多大?


1、什么是“银龄教师”?


关于官方“银龄教师计划”政策,笔者在2023年的文章《新政官宣!“银龄计划”将对年轻教师产生哪些影响?》(←点击可阅读)里详细分析过。这里简要提炼下——


- 该项计划的目标任务:1、支持普通高等教育行动;2、支持职业教育行动;3、支持基础教育行动;4、支持终身教育行动;5、支持民办教育行动。

- 银龄教师“再就业”主要工作内容:并非教学生,而是教老师。比如课堂教学、听课评课、公开课、研讨课、专题讲座等。


从政策上看,这些返聘的老教师并不占新人位置,而属于单位额外的人才预算。比如曲靖市探索实施教育人才银龄工程,待遇发放走的是「特殊人才工作补贴」。


此处需要注意的是,“银龄教师”的待遇并非主要靠中央/地方补贴。当地方自主实施的银龄教师项目涉及经费,高于官方补贴标准,大概率由用人单位(学校)自筹解决。


【政策依据】

官方规定参考①:“……结合实际自主开展的讲学,费用由各地统筹解决。”信息来源:《关于做好2024年银龄讲学计划有关实施工作的通知》

官方规定参考②:“受援省份和高校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提高补助标准,高出部分由受援省份和高校自行负担。”“超出预算经费总额部分由受援省份和学校自筹经费承担。”信息来源:《关于做好2023—2024学年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有关实施工作的通知》信息来源:《昌吉职业技术学院2025年“银龄教师”招募公告》

官方规定参考③:满足条件的银龄教师,“可视同本校专任教师,纳入高校设置。”


2、所以,“银龄教师”对年轻人的就业影响大吗?


关于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基本不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对比中小学,高校“银龄教师”标准普遍不低,基本要副高以上;

②人数少,很多高校一年就选派几个人,和庞大的教师群体不构成竞争关系;

③银龄教师任职时间短,基本1-2年;

④老教师已经评过职称,且很多是退休教师,不挤占年轻人评聘名额;

⑤官方银龄教师主要是教授新老师,而不是教学生,不占用一线教学岗位等。


图源:上海大学


由此可见,“银龄教师” 对年轻教师就业的影响微乎其微。既然如此,究竟是哪些因素在真正挤压年轻人高校求职的机会呢


  个别高校“以老带新”,变味成“以老代新”?


高校用人预算收紧后,老教师返聘潮兴起,但不同高校的聘用标准参差不齐,导致部分高校出现“老教师挤占新岗位”的现象——高校既有官方标准的“银龄教师计划”;也有学校自主设定的兼职教师岗位。


再细究不同高校的返聘模式,可以发现三种泾渭分明的用工路径——


1、政策型

返聘严格遵循“银龄教师计划”标准(副高以上职称)

短期1-2年聘期,主要承担师资培训

中央/地方财政专项拨款+高校自主承担超出部分

2、成本型

返聘自主降低聘用标准(中级职称/高校教资证即可)

长期承担核心课程教学

高校自筹经费,挤占常规师资预算

3、任务型

返聘配合地方人才工程

高薪引进退休专家

专项经费独立核算


于是,这种多元并存的返聘格局,尤其是当高校大规模聘用老教师承担一线教学任务时,正在产生意料之外的替代效应。


①从预算分配角度来看,返聘老教师的费用,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占用了原本可用于招聘新教师的经费。

②在岗位供给方面,老教师凭借丰富经验提前满足了部分教学需求,使得新教师可获得的岗位数量相应减少。

③而在制度环境层面,编制持续收紧,入职门槛不断抬高,让新教师进入高校的难度大幅增加。


由此可见,青年教师不仅面临激烈的岗位竞争,随着高校越来越青睐“即插即用”型人才,面向新教师的岗位需求正在系统性缩减。


而这种转变似乎正在形成“马太效应”:有经验者获得更多机会 → 新人培养投入持续减少 → 青年教师成长通道收窄 → 高校更依赖现成人才。


  给求职高校的人才一点建议


鉴于当下高校招聘愈发注重 “工作经验”,在此给应届博士们一些思路参考——倘若未能觅得理想岗位,或许尝试 “博士后-讲师” 这一过渡途径,借博士后阶段积累科研与教学经验。


或者,也可以先投身企业,在积累丰富行业经验的同时积攒原始资本,之后再谋求进入高校,不失为其他可行之选 。


来源:   高校人才网V(微信公众号)   本文为高校人才网原创,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高才-高校人才网”,如需转载,请联系获得授权。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高校人才网官方微信(微信号:Gaoxiaojob)。
高校人才网
百万硕博人的择业平台
高校直招
5000+单位官方入驻
简历直投
30W+职位一键投递
{{applyDialogData.systemTips}}
{{applyDialogData.resumeTips}}
+ 上传
+ 上传文件
立即续费
{{successContentUp}}
{{successContentDown}}
我知道了
{{ title }}
{{tips1}}
{{tips2}}
{{ title }}
{{tips1}}
{{tips2}}
{{ title }}
{{tips1}}
{{tips2}}
{{ title }}
职位投递成功!
微信扫码关注【高校人才网服务号】

求职效率翻倍

实时接收投递反馈
精彩活动抢先知晓
为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