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大学辅导员,你认为这个岗位现阶段最缺什么?”
“编制、合理的师生比例、不要随便干点什么都要追责的工作空间……”
2025年2月26日,《中国教育报》刊发报道,聚焦江西落实高校辅导员编制、推进标准化建设及畅通晋升渠道等举措。其中提到,江西省教育厅要联合多个部门发布一项新政策,专门针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特点,建立专职辅导员"容错免责"机制,明确高校要研制容错免责条件清单。
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报》
意思就是,辅导员在工作中出现失误,只要符合清单上的条件,出于正当目的、按规范操作、未造成严重后果等,或许就可以减轻甚至免除责任。
话题讨论:辅导员哪些类型的工作失误,你认为应该从轻或免除相关责任?
- 因客观条件限制导致的失误(学校系统故障等)
- 学生主观隐瞒或误导导致的失误
- 因不可抗力造成的失误(意外事故、学生突发心理危机)
- 政策理解偏差但积极沟通的非主观失误
- 经验不足但积极改进……
惊!辅导员竟因这些 “失误” 被惩处,合理吗?
《扣钱篇》
学生休学,扣辅导员钱;学生报警,取消辅导员本学年评优资格;学生被诈骗,辅导员也要被扣钱……当辅导员都快成“玄学大师”了,每天除了日常工作,就是在心里疯狂默念,祈求学生们千万别出任何状况。
存一万块钱有多难不知道,但是花一万块对辅导员来说很简单。别人上班赚钱,当辅导员上班“散财”,才一年半,给学生的赔偿都过万了。
好家伙,现在高校的“节能大业”都卷到这地步了?学生忘拉电闸,这锅居然得辅导员用工资来背。
《受处分篇》
学生自己骑行去外地,路上不小心出了车祸,万幸车速不快,不算很严重,但是辅导员却因此挨了处分……(咱就是说,这自行车也不是辅导员给买的啊?)
学生离开教室没有及时关灯、讲台上不知道是学生还是专任教师留了个空瓶子,最后却是辅导员要扣钱和挨通报……学校这是把辅导员当“全能保姆”了吗?
《被学生投诉篇》
辅导员上班就跟走在“雷区”似的。学生不参加期末考,提醒后依旧不办缓考,这一不小心,投诉的“雷”就差点炸了。
学生自己违规偷摸补考,最后居然像“碰瓷”一样,把锅甩辅导员头上投诉没登记成绩信息。
有时候辅导员当得,每天不是在处理学生问题,而是在应对各种投诉。退费慢被投诉,电话打不通被投诉,加微信没加上还被投诉,甚至毕业证没发,也得算辅导员头上。
以上图源自小红书
可见,之所以辅导员的容错免责机制能够千呼万唤始出来,被众多高校辅导员所期待,也是由于在过去几年辅导员犯错被追责的案例,五花八门的实在是太多了。
结语
另外,虽然很多高校都在强调辅导员“不能做什么”,但也有高校已经出台了辅导员“不追责”的适用规定。比如广西大学,就规定了6种情形,辅导员是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容错免责”的。
信息来源:《广西大学关于辅导员履职尽责的指导意见》
北京师范大学也把辅导员的考核情况进行了分类(全职辅导员、双肩挑辅导员、学生事务助理、兼职辅导员),采取差异化、多样性的考核标准和方式,避免“一杆子打死“。
信息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关于加强辅导员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
“辅导员真的干得多错得多吗?”
如果你想入职一所新高校的辅导员岗位,可以提前各高校关于辅导员考核工作的文件看看。由于各高校情况不同,提前了解好哪些情况辅导员可以不用担责,心里也有个底。毕竟,咱就不说给高校打工赚不赚得到钱了,至少日常工作还是要保证一个平常心态,而不必战战兢兢对吧?
我们衷心期待,本文开篇提及的诸如编制保障、合理师生配比、宽松工作环境(避免过度追责)等关乎辅导员切身利益的问题,能迎来更多利好政策并切实落地实施。
话到最后:辅导员的本职在于为学生工作提供全方位「辅助」,在校大学生已然大部分是成年人,理当主动扛起为自身错误负责的大旗,学会在错误中汲取教训。那么大学才是真正地教会学生们为自己的人生轨迹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