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校人才网资讯职场分享>辅导员:高校工作已够忙,为何比赛还这么多?

辅导员:高校工作已够忙,为何比赛还这么多?

发布日期:2024-12-03 作者:彭伟 阅读量:336 取消收藏 收藏文章
【摘要】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采用省级初赛和全国决赛的二级赛制,每两年举办一次。不过,今年的通知一改往年“大赛”的提法,而是表述为“训练营”,弱化了竞赛的性质,更加注重对辅导员的培训和业务上的交流。


辅导员上岸了高校,等待自己的工作内容就是上传下效的领导工作,和每天螺丝满满的学生工作吗?其实不然。辅导员还有一个十分需要看重的工作:参加竞赛。


就在前几天,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举办2024年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骨干训练营的通知”,新一年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又要开始了。


实际上,早在今年上半年,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这个话题就已经火出圈了一次。在某高校“辅导员素质大赛”的视频,大赛现场堪比北影表演系考场,安排做情景模拟的大学生花式整活,抛出了“我怀孕了不知道是谁的”“我生下来能给你养吗”“怀孕了能加创新学分吗”等就连碳基生物都很难想出来的问题。参加比赛的辅导员一脸茫然,只能小声说了句“我以后自己生,不用你生。”主打一个题不会做,但是翻卷的声音一定要大。


正所谓一代版本一代神,代代都有整活人。相较于视频里大学生的花式整活和评委观众们的前仰后合,相信参加比赛的辅导员内心是崩溃的,也许在可预见的几年里都不会再参加这类比赛了。尽管如此,作为当过几年辅导员的过来人,我还是建议年轻辅导员们还是要去试一试的。


原因无他,相较于既内卷又内耗的辅导员工作,参加比赛不失为工作之余的小调节,毕竟可以公款抽身去另一座城市看戏学习,更重要的是,在这种全国性的竞赛中获奖,对于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还是大有裨益的。



一、什么是辅导员素质大赛?


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是一项专为高校辅导员设计的技能竞赛,旨在通过模拟实际工作场景来提升辅导员的多方面能力,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举办。自2012年起,经历了从“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到“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最终在2018年定名为“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


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采用省级初赛和全国决赛的二级赛制,每两年举办一次。不过,今年的通知一改往年“大赛”的提法,而是表述为“训练营”,弱化了竞赛的性质,更加注重对辅导员的培训和业务上的交流。


二、参赛获奖有什么益处?


最直接的益处体现在职称评审上。在“破五唯”的大背景下,尽管大部分高校仍设置了论文发表、项目申报等硬性指标,但参赛获奖也绝对是职称评审时的加分项,甚至是破格晋升的条件之一。


例如中国政法大学《辅导员岗位设置与评聘办法》第十六条规定:“在聘任过程中,对于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取得重大突破、作出重大贡献的,在严把质量的前提下,经辅导员岗位评聘委员会批准,学历和论文不做限制性要求,可允许破格申报。”实际操作中,参加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并获得省级二等奖以上奖励,往往是重要衡量指标。


又如西安科技大学《专职辅导员行政职级晋升及聘任办法》“破格晋升条件”一章规定,个人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等荣誉称号的,可申请破格晋升上一级行政职级。


实际上,近年来对辅导员职称评审甚至综合评价的趋势都是从原先学术成果的单一评价转变为工作业绩、思政贡献等的综合评价。从政策角度看,职称评定的本质是对辅导员工作的认可,既然已经参加了最为权威的辅导员素质能力竞赛且获得了名次,相信绝大多数高校都会在职称评定上予以倾斜。


除此之外,参赛也是全面复盘、相互学习和展示自我的机会。前面提到,今年弱化了比赛的属性,更加强调业务训练和能力提升。从赛制上看,一般是个人申报-高校推荐-省级初赛、全国决赛的形式开展。2024年则改为省级教育厅组织并推荐,竞赛形式不限。全国训练营开展“赋能成长”和“实战演练”两个单元。简单来说,省级教育厅自选动作开展竞赛,择优推荐参加到全国训练营,经过先培训再竞赛的赛制后进行评奖。


从历年实践来看,各高校、各省都会组织本校的训练营,这为辅导员们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尽管能否被推荐到全国参训不得而知,但参与了培训交流对自身工作无疑是有极大好处的。



三、为求职面试辅导员岗,做好准备


对于还没有入职的硕博来说,准备求职面试自然是重中之重。不过,从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的赛程设置上,也能管中窥豹,看出求职面试的许多门道。


从通知上分析,全国训练营设置了“赋能成长”和“实战演练”两个单元。


“赋能成长”单元主要有2项内容。

- 第一项内容是赋能论坛,主要是搭建交流互动的平台,以案例分析和交流研讨为主,这也可以看出今后对辅导员的工作要求。在准备求职面试时,要对辅导员日常工作中的典型案例和难点问题做到心中有数,面试时可以顺畅地表达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举措。

- 第二项内容是微课展示。按照通知要求每名辅导员按照指定主题录制5分钟微课。可以预见,今后辅导员面试也可能增加微课展示的环节,平时要着重训练自己的镜头亲和力和语言表达力,提高自己录制微课的可听性。


“实战演练”单元有4项内容。

- 一是基础知识测试,思政及学生工作的基础知识、党性国情、辅导员工作实操仍是考察重点,求职准备时要对辅导员工作的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要着重学习。

- 二是学情分析,类似于案例分析,需要辅导员根据不同情形撰写分析报告,提出对策建议。

- 三是案例研讨,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开展,主要考察的是随机应变的能力。

- 四是谈心谈话,模拟与学生谈心谈话,突出考察辅导员解决问题和共情沟通的能力。


四、小结


事实上,不管是还没有入职高校的“准辅导员”,还是积极参加竞赛的“在职辅导员”,以上提到的内容都是辅导员的工作日常。在笔者看来,不论是准备求职面试,还是入职后的各种竞赛,死记硬背知识点和答题模板终究不能长远地提升个人能力,只有把自己的日常积累转化为赛场上的良好表现,才是最有效的职场通行证。


来源:   高校人才网V(微信公众号)   本文为高校人才网原创,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高校人才网V”,如需转载,请联系获得授权。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高校人才网官方微信(微信号:Gaoxiaojob)。
高校人才网
百万硕博人的择业平台
高校直招
5000+单位官方入驻
简历直投
30W+职位一键投递
{{applyDialogData.systemTips}}
{{applyDialogData.resumeTips}}
+ 上传
+ 上传文件
立即续费
{{successContentUp}}
{{successContentDown}}
我知道了
{{ title }}
{{tips1}}
{{tips2}}
{{ title }}
{{tips1}}
{{tips2}}
{{ title }}
{{tips1}}
{{tips2}}
{{ title }}
职位投递成功!
微信扫码关注【高校人才网服务号】

求职效率翻倍

实时接收投递反馈
精彩活动抢先知晓
为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