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校人才网资讯职场分享>“青椒”指南:教学与科研如何兼得

“青椒”指南:教学与科研如何兼得

发布日期:2023-10-19 作者:张海霞 阅读量:110 取消收藏 收藏文章
【摘要】尽管各学校的政策可能稍有不同,但最终的考核大致相同——既要有令人惊艳的科研创新成果,又要有说得过去的教学业绩,二者缺一不可。


最近,总遇到青年教师反映不知道如何平衡教学和科研的苦恼。这是当下高校的普遍现象,特别是对于那些新体制下的青年教师,尽管各学校的政策可能稍有不同,但最终的考核大致相同——既要有令人惊艳的科研创新成果,又要有说得过去的教学业绩,二者缺一不可。


这些青年教师中,多数是毕业时间不长的博士,对于科研都是踌躇满志,有想法、有冲劲;但对于教学,绝大多数青年教师却心里打鼓。之所以如此,一是因为没有足够时间准备课程,二是因为信心不足——作讲座和讲课的差别很大,需要付出的精力也完全不在一个量级。要讲好一门课更是不知道要脱掉几层皮。


但是,不讲课又不行,那怎么办呢?笔者个人建议可以分两步走。


第一步:探索科研创新,稳定军心


一般而言,学校都会给予青年教师一定的启动经费。青年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有利条件,把自己要开展的科研项目尽快做起来。在这一过程中,两个注意事项(或者说误区)需要特别引起青年教师的注意。


第一个注意事项是不要乱用启动经费买贵重的仪器设备。因为青年教师的启动经费一般并不算太多,务必要花在刀刃上,而对于他们来说,人才是最重要的。因此,要尽可能找到足够优秀的人,不管是学生,还是科研助理、博士后,都务必尽快到位。


相比之下,购置实验室的设备反倒不必太着急,除非必须要买的。凡能够通过外协合作或者租赁解决的,就一定要以经济、快捷的方式解决,千万不要轻易拿启动经费去买。



同时,在正式实施和做出成果之前,你设想的科研方向仅仅是设想,最重要的是快速验证可行性。只有验证了可行性,才能决定是否“靠谱”、是否值得进一步投入,所以重资产投入在一开始往往是浪费的。科研创新本身是个摸索的过程,最初的设想往往并不一定成立,在探索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现新的“钻石矿”,这时再加大投入是性价比较高的选择。


第二个注意事项是不要急于发论文。纵观探索新科研方向的过程,基本需要一两年才能有比较清晰的眉目,所以新入职的青年教师,特别是处于“预聘-长聘”序列中的青年教师,不要太着急发论文。或者说,在尽快把此前未发的论文发表后,就不要再投入更多精力了,因为刚入职发表的论文基本为此前博士后工作的延续,对于青年教师的职业评价并无太大帮助,甚至会起副作用,颇有些“鸡肋”的感觉。


因此,与其在此投入太多精力,不如尽快投入到全新的工作中,因为只有自己带学生开始做新方向的新成果,才会成为青年教师职业生涯的新标签,那时的论文发表才会有意义。尽管这会让简历看起来不那么连续和完美,却是值得的。


在新的科研方向上的进展和收获会极大提振“青椒”的信心、稳定军心而不乱。此时,青年教师就可以进入第二步了。


第二步:积极参与教学,提高能力


青年教师千万不要怀疑“教学相长”的正确性。一名青年教师要想真正成为优秀的青年教授,就必须经历教学实践。但这一过程不宜来得太快,因为太早开展教学往往需要耗费很多精力,以至于自身没有足够精力投入到科研探索中。“两个都要”的效果一定不如先搞定一个,再搞定另外一个。


所以,青年教师一般入职一两年后开始进行教学是比较合适的。此处也有两个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是青年教师的教学从研究生课程开始更为适合,这是因为最新的科研离研究生最近。开一门与自身研究方向比较接近的研究生课程是极好的锻炼机会,对自己的能力也是极大的提高。这些能力包括但不局限于写作、口才、表达能力和知识的系统性,以及最前沿技术的学习等。


此外,青年教师最大的收益还来自和五花八门的学生每周至少一次的头脑风暴,这会极大激励青年教师的进步。此外,可能还会有惊喜,比如吸引优秀学生以及开拓新的研究方向。


二是不要贪多和急于求成。与科研相比,教学是一个更加磨人的过程,因为科研多数是“对事”,而教学则是“对人”。所以青年教师在教学上一定不要过度自信,带研究生也是一个道理。有人看到老教授带领一个大的团队便觉得“人多力量大”,但其实有些只是表象——不会管理学生的时候,千万不要盲目扩张。先带好几名学生逐渐摸索经验。上课也是一样,先把一门课上好、上稳定,或者说先把研究生课上下来后,再看是否有能力上本科生课程。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急于求成往往适得其反。


当青年教师能把教学和科研的工作都基本支撑下来时,也就变得成熟了。这个过程是漫长且折磨人的,不过同时也是很幸福的,因为当你看到自己从无到有的课题组开始有产出、课堂上原本低着头的学生开始抬头跟你有互动,那种职业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是其他事情不能代替的,因为你知道自己已经可以“传道、授业、解惑”了。


这大概就是青年教师在折磨和平衡中不断成长,最终实现蜕变的过程吧。


(作者系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教授)


来源:   中国科学报   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作者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高校人才网官方微信(微信号:Gaoxiaojob)。
高校人才网
百万硕博人的择业平台
高校直招
5000+单位官方入驻
简历直投
30W+职位一键投递
{{applyDialogData.systemTips}}
{{applyDialogData.resumeTips}}
+ 上传
+ 上传文件
立即续费
{{successContentUp}}
{{successContentDown}}
我知道了
{{ title }}
{{tips1}}
{{tips2}}
{{ title }}
{{tips1}}
{{tips2}}
{{ title }}
{{tips1}}
{{tips2}}
{{ title }}
{{tips1}}
{{tips2}}
职位投递成功!
微信扫码关注【高校人才网服务号】

求职效率翻倍

实时接收投递反馈
精彩活动抢先知晓
为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