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历内卷日益加深的现状下,硕博群体中有一部分人,一直秉持着“只要能进,我不挑”的心态。
这不,一则“南京一研究所招聘南农硕士任职安保岗”的新闻,在高学历求职圈里引发了关注。
很多人表示——“「硕士+党员」都跑去当保安了,咱们普通硕士想去高校,岂不是更难了?”
笔者想说:先别急着焦虑,咱们细看↓
01.
学历内卷是假的,专业对口是真的
△截图来源:知乎
此安保非彼“保安”。
当一位硕士朋友把这条新闻转给我看时,她的语气十分焦虑——
“以前还说硕士博士去做城管是浪费人才,现在不学点防身技能,提升武力值,连保安都做不了了,你看见没?硕士!党员!”“既然是硕士,还是党员,不去高校当辅导员,去做保安,这合理吗?”……
看标题的时候,我皱了皱眉;点进去细看后,我舒了一口气。为了让她心态放好,继续准备之后的几家高校面试,我真心地提醒她——
“我劝你呀,别老看到这些新闻就焦虑,有些可能是很离谱……但你发来的这个,是有编制的!它叫「安全保卫综合管理岗」,并不是你以为的第三方劳务派遣公司的普通保安呀!”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官网
为了缓解她的求职焦虑,随后,我查了一下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相关的信息。
“……本次招聘的安全保卫综合管理岗有编制,并非部分网友理解的保安职位。该岗位工作人员除了要负责传统意义上的治安消防等安全保卫工作外,还要负责实验室安全生产、危化品管理、以及疫情防控等工作,对所里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岗位,也是一份技术活。
所里跟安全相关方方面面的事情,都是这个岗位负责。之前这个岗位的同事离职了,所里才决定重新招聘一人。”
总结【关键信息】——
- 岗位对于单位十分重要,并且涉及国家安全,所以招聘条件要求高。
- 人才需求数量少,是单位原有岗位,所以仍带有传统的事业编制。
也就是说,这样的岗位,属于偶然性的,参考性不高。
实际上研究所收到的简历一共是48份,经过资格审查后,符合要求的只有12人,1人放弃,最终共面试了11人,有本科生也有硕士生。
100%进面+较少的对口简历,与其说它是“卷”,我想应该是“缺”吧!
赛道不同,竞争者确实不一样。
南京古生物所工作人员还补充道:“……我们每年都招聘很多人,这个岗位能招聘到专业对口有经验的人非常不容易。“
换句话说,当你觉得人家单位在提高要求,又在内卷的时候,其实人家还在眼巴巴地等待……心想着:符合要求的人才都去哪里了呢?
02.
摆正求职心态,才能看到更多求职机会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硕士博士都在求职高校,博士在检索高校招聘信息时,更多是关注待遇,比如“安家费”、“年薪”、“编制”等等。而硕士求职者搜索“硕士可报”的频率,要远远高于其他关键词。
于是,我们经常会听到类似这样的话——“高校留给硕士的机会不多啦,现在随便一个岗位就博士起步,硕士都快进不了高校啦!”
话糙理不糙,在广泛了解信息的情况下,适当的压力和焦虑,的确可以帮助我们看清眼前的形势,提前做好分析和准备相应的对策。
但是,在信息流庞大且碎片的互联网时代,若是因为被倾倒了很多看似负面的信息,而过度焦虑,失去求真务实的原则,最终心态失衡,会对正常的生活工作都会产生无法挽回的影响。
笔者就接触过一些硕士求职者,本来已经为入职高校等做了大量准备,却因为饱受求职受挫的新闻困扰,陷入消极的焦虑情绪无法自拔……最终选择了放弃,很难不让人惋惜。
而且,无论是从数据统计,还是其他问卷调查上看,高校依旧是硕博人才就业的首选单位。
信息来源:《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这是因为在所有招聘单位的对比中,硕士博士们认为,去高校是性价比最高的,所以才有这么多人趋之若鹜;在求职的赛道上,不值得的地方往往无人问津,而好的去处,“龙争虎斗”的画面也是必然的。
求职的人多,入职的人也多。
对于硕士来说,可能一线城市的高校很难进,但是根据自己的情况,能够退而求其次,选择稍微层级低一点的高校及岗位,其实还是有机会的。
说到底,“硕士不能进高校了吗?”更多的,还是一个取舍问题。
“内心再强大一点,就不会听风是雨。知道的事再多一点,就不会人云亦云。”保持科学的求职观,无论什么岗位都能发挥自己的价值,不再盲目被别人情绪感染。
求职不容易,也要人间清醒,与君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