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工业产品环境适应性全国重点实验室(海洋环境技术与工程)2025年招聘公告

欢迎加入工业产品环境适应性全国重点实验室(海洋环境技术与工程)!本实验室由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牵头建设,是首批国家级企业类重点实验室之一,肩负着服务国家“产业基础高级化”战略需求的重要使命。我们聚焦于极端复杂环境下工业产品的性能、寿命与低碳目标协同优化研究,致力于突破关键技术瓶颈,为国家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核心科技支撑。
在本方向,我们以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技术的创新应用为核心驱动力,积极布局自供电一体化系统的研发,并大力推动多参数环境感知技术的产业化进程。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海洋能源收集系统:研发高效捕获海洋波浪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先进技术,为深远海观测装备提供稳定可靠的自持能源解决方案。
2)摩擦电智能传感器:利用TENG技术原理,开发新型智能传感器件与系统,实现对环境运动、气体成分、颗粒物特性等多维度信息的灵敏、自供感知。
3)智能光电探测系统:融合先进激光技术,构建高精度海洋环境探测系统,应用于海洋飞沫、海气界面过程及水下颗粒物分布等关键参数的监测。
4)海洋环境室内模拟器:依托实验室强大的设计、制造与加工能力,构建可精确模拟海洋-大气多圈层(物理/化学/地质/生物)相互作用过程的室内实验平台,集成多物理参数传感器网络,打造国际先进的海洋环境模拟与测试研究设施。
本团队处于国际前沿研究领域,研究内容兼具重大科学意义与广阔产业化前景。我们拥有国家级平台资源、顶尖的导师引领、充满活力的研究方向以及完备的实验条件,诚邀有志于在海洋环境技术、自供电系统、摩擦纳米发电应用、智能传感及海洋装备领域进行深入探索并实现成果转化的青年才俊加入!
王东晓,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院长,国家基金创新群体学术带头人,973项目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项目负责人,国家杰青基金获得者。
王佳琪,“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广东省重大人才工程青年人才项目入选者,中山大学逸仙学者,工业产品环境适应性全国重点实验室(海洋环境技术与工程)副主任。分别在电子科技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其后在香港中文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王佳琪博士长期从事智能光电与自供电系统方面的前沿技术探索,曾与合作者首次提出了通过摩擦放电产生电磁波的方法,并实现了当时世界上传输距离与体积比最高的自供电无线传感单元。
博士后,招聘人数3-4名;
科研助理,招聘人数若干名。
1)博士后:
●具有电子信息工程,机械工程,光电信息技术,海洋技术等相关学科背景;
●已获得国内外高校或科研院所的博士学位,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
●熟悉常用的计算模拟软件;
●有相关编码经验者优先考虑(熟悉python、Matlab等一门或多门编程语言);
●能够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具有代表性科研成果,包括但不限于高水平论文、新产品、新工艺、发明专利、标准、科技奖励等形式;
●热爱科研,勤奋踏实,有学术志向。
2)科研助理:
●具有电子信息工程,机械工程,光电信息技术,海洋技术等相关专业本科或以上学位;
●工作认真细致,注重细节,对科研项目文档和数据的管理严谨负责,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具备较强的抗压能力,能够在面对多个项目并行、任务紧张的情况下,保持冷静,合理安排工作优先级,高效完成各项任务;
●协助处理实验室、团队财务、学生管理等综合行政事务;
●希望进入本课题组攻读(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者优先考虑。
1)博士后:
月薪1.5w~2w(取决于教育背景及成果);中大为每位博后提供校内公寓(3房2卫,租金1800左右;2房1卫,租金1300左右;自由选择);上班不打卡,工作时间灵活,不查岗。正式入站前如果提前来课题组办公,课题组补贴3000元/月;医疗和子女入学享受师资待遇;资助每年参加至少一次国内学术会议;如果入选中山大学逸仙博士后,年薪50万(每年100人)。入选者应为拟进站博士后或新近进站博士后。近五年,一般应有3项代表性成果。博士后海外引才项目入选者可优先申请。拟进站的应届博士生在申报时须已满足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基本要求。每年多批次申请,入站后也可申请。申请流程请见2024年5月这一批。第一批结果已于2024年9月出来,43人,其中6人是博新计划。第二批结果已于2025年2月出来,40人。入选博新计划之后自动转为逸仙博后。
2)科研助理:
年薪8~10w,根据经验与能力面议。
fugliang@mail2.sysu.edu.cn,邮件标题注明:应聘某某岗位+本人姓名+高校人才网【快捷投递:点击下方“立即投递/投递简历”,即刻进行职位报名】
更多最新博士后招收资讯请关注:
【高才博士后】网站→https://boshihou.gaoxiaojo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