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大学是浙南闽北赣东区域唯一的综合性大学、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改革开放先行区的温州市。学校由温州师范学院和原温州大学于2004年合并组建而成,已有90年办学历史,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谷超豪院士曾任校长。
温州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办学源头可追溯至1985年开始招生的原温州大学电子技术专业,是从事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自动化控制等领域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企业服务的工科类学院。现有教职工108人,其中专任教师78人。拥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发明协会会士、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会士、浙江省高层次人才等各类人才工程50余人次。现有本科生1257人,研究生240人(含海外留学生)。
学院现有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信息与通信工程四个一级学科。电气工程学科为浙江省“十二五”重点学科、“十三五”和“十四五”一流学科,2023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全国41名,浙江省属高校排名第一。电气学科聚焦海洋强国战略需求,依托温州千亿级电器产业集群,面向智能制造和双碳目标,凝练智能电器与电工装备、电力电子与电能变换、电力信息技术等研究方向,在低压电器智能化制造、岸基电源装备数字化等方面凸显特色。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为“市级一流学科”,形成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方向,在芯片安全、光电功能器件、信息处理等方面具有特色。
学院拥有电气工程、能源动力、微纳电子与光电信息、电子信息四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学院主持获批电气数字化设计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8个国家、省部级科研平台,6个市级科研平台。拥有智能电网低压电器技术重点科技创新团队、海岸工程特种电源技术创新团队等6支省、市级创新团队。与地方政府联合建有2个校地研究院,科技服务地方电器产业成果陆续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经济半小时》与《朝闻天下》节目报道。
学院现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电子信息工程(两岸合作项目)4个本科专业。其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首批国家一流本科建设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浙江省“十三五”特色专业,通过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浙江省一流本科建设专业。
代表性奖项
序号 |
奖励类别 |
获奖等级 |
获奖项目名称 |
获奖年度 |
1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
二等奖 |
海岛/岸基高过载大功率电源系统关键技术与装备及应用 |
2021 |
2 |
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 |
一等奖 |
海岸工程兆瓦级特种变流电源关键技术及应用 |
2016 |
3 |
中国专利奖 |
金奖 |
海岛特种电源供电系统 |
2019 |
4 |
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 |
二等奖 |
海岛/岸基微电网系统与模块化成套装备 |
2019 |
5 |
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
二等奖 |
低压控制电器整机与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及产业化 |
2018 |
6 |
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 |
特等奖 |
面向污泥耦合热电气高效联供的智能感知与协同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 |
2022 |
7 |
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 |
特等奖 |
海岛/岸基大功率特种电源系统关键技术与成套装备及应用 |
2017 |
8 |
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奖 |
一等奖 |
泛半导体基片超精高效切磨抛装备关键技术及应用 |
2024 |
主持科研项目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来源 |
1 |
持续感知芯片的安全可信关键技术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
2 |
真空自监控型碳纳米管强流场发射原理与微聚焦X射线应用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重点项目 |
3 |
高稳定性X射线源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 |
4 |
高能效模拟计算AI芯片-模拟计算阵列外围定制电路 |
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课题 |
面向信息安全的动态可重构系统芯片关键技术研发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 |
|
6 |
面向特殊需求的新型通信技术-面向星地下行链路高速大容量信息传输的模式分集数字相干激光通信技术 |
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
7 |
车辆网联与数据平台研发及应用-基于车联网云数据的交通旅游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 |
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
8 |
智能化精准运动能力检测与评估系统研制——竞技运动的智能融合检测和评估系统 |
浙江省“领雁”研发攻关计划项目 |
9 |
基于数字李生的流程化生产制造单元柔性综合体虚实融合教学系统 |
浙江省“尖兵”研发攻关计划项目 |
10 |
浙江省重点行业减污降碳清洁生产技术研发与应用-钢铁、基建、火电行业工业无机固废的低碳再生资源化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 |
浙江省“领雁”研发攻关计划项目 |
面向海内外诚聘各类型及相当学术水平的人才,根据拟引进人员的教学科研水平,引进人才分为瓯江领军人才、瓯江人才(A、B、C)、学术骨干I-IV等5个类别。
类别 |
引进条件与要求 |
瓯江领军人才 |
在本学科领域具有国际公认的学术声望和学术影响力,是领域内的一流学者和学科建设领军人才。 |
瓯江人才A |
一般应具有国内外著名大学学习或工作的经历;在本学科领域内,具有较高的学术声誉,且已获得同行专家公认的标志性研究成果。 |
瓯江人才B |
一般应具有国内外著名大学学习或工作的经历;在本学科领域内,获得较高的学术成就和知名度,且具备教强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学术组织管理能力,能开展高层次学科建设工作和学术活动。 |
瓯江人才C |
在本学科领域内,具有一定的学术成就和知名度,且具备担任学科方向带头人的能力与水平。 |
学术骨干I-IV |
海内外优秀博士或特殊专业有较强实践经验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具有较强的独立科研能力与较大的发展潜力;在本学科领域内,已发表有影响的学术论文若干篇,取得一定的教学科研成果,并具备担任学科建设团队或教学团队骨干的能力和水平。 |
应聘人员应符合下列条件:
1.遵纪守法,品行端正,愿意履行事业单位人员的义务;
2.具备岗位所需的学历学位、专业、职称等条件;
3.与岗位之间不存在按规定应当规避的情形;
4.能在岗位用人时限内及时入职;
5.2025年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须在2025年12月31日前取得相应学历、学位证书;国(境)外学历人员须在2025年12月31日前取得教育部中国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6.具备岗位所需要的其他条件。
对专业条件的要求,一般根据应聘人员学历证书、职称、实际从事的科学研究方向及核心业绩等进行综合认定。
1.业绩突出的优秀人才,可以享受职称绿色通道。
2.提供稳定且富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
3.提供丰厚的安家费、人才补贴、租房补贴和就业补贴等待遇。
4.毕业院校世界排名前200名的海外高校博士学位的学术骨干,可适度提高基础性人才补贴。
5.享受温州市优惠购买人才房的相关政策。
6.提供丰富的平台建设和科研启动经费。
7.提供充足的办公科研用房。
8.协调解决子女优质教育资源入学需求。
9.享受温州市高层次人才待遇,在落户、出入境、医疗、出行等各方面享受优惠政策。
10.鼓励有意向入职我校的海外人才来校实地访问治谈,符合相关要求者可享受每月1-2万元生活补贴(如有随行家属将视情提高)。
学科 |
方向 |
电气工程 |
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工材料与电介质、智能电器与电工装备、新能源发电与电能存储、生物电磁技术等 |
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 |
集成电路设计、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半导体材料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人工智能、信息安全、软件工程、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应用技术 |
1.符合报名条件和要求的应聘者需将应聘材料发送至邮箱dqdzxy@wzu.edu.cn,(应聘材料命名格式为:学科方向+姓名+毕业院校+高校人才网)。【快捷投递:点击下方“立即投递/投递简历”,即刻进行职位报名】
2.学院将依据用才需求进行筛选审查,择优通知安排面试。具体面试安排将由专人以电话或者邮件形式通知,请务必确保报名时填写的手机号码和邮箱地址准确无误。未通过初审者不再另行通知。
3.应聘者提交的个人信息和材料应当真实、准确、有效。凡提供虚假信息和材料获取考核及聘用资格,或有意隐瞒本人真实情况的,一经查实,立即取消考核资格及聘用资格,所有责任由应聘者承担。
4.曾因犯罪受过各类刑事处罚,有犯罪嫌疑尚未查清或正在接受纪律审查的,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不得聘用的其他人员学院均不予录取。
通讯地址:浙江省温州市高教园区温州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邮编 325035)
联系电话:0577-86689010
联 系 人:夏老师
电子信箱:dqdzxy@wzu.edu.cn
温州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网站:http://eee.wz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