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意外来临时:我依然想活出“新真理”

作品展示>

当意外来临时:我依然想活出“新真理”

作者:攖宁

原本美梦般的计划着,成功考上目标院校的研究生后,能够洋洋洒洒写出最详细的备考经验。而在一志愿落榜后,一切化为泡影,纵使失败者也有失败的经验与教训,我却无法雄心壮志地再为他人言说些什么经验。恰逢看到高校人才网的征文大赛,郁积心中的情感便喷涌而出。在此,我预备写下一年多来的整个备考心路,不为别的,只是向来有"给自己留一点回首的东西"的意图,在此意义上,文字有她永远法代替的作用。

即使本科所选专业并非我的初衷,但在释怀地接触她后,我也愈发感知到她的美,想要继续在更加专业的路上走下去,因此"考研"这件事是我一开始上大学就决定了的,遗憾的是,前三年的我却很少为了这个目标真正奋斗些什么。

去年1月的一天,突然意识到考研这件事该提上日程了,从1月到3月前,都在搜罗学校及各类信息,毕竟在考研中,选择异常重要。我惶惶恐恐的选定了目标院校,她位于我喜欢的城市,有我喜欢的风景,也有我喜欢的老师。但同时我清楚,她的难度是众多双非一本的中文学生所不敢企及的。3月正式备考前我向自己写下了一句话:如果现实击垮了我,那就让它来吧,起码我正面迎击过。就这样,考研之路开始了。

去年复习的种种,如今已经记得不那么清晰了,唯一深刻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的心态。考研对我而言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每天读到的书、学到的知识都让我既充实又畏惧自己的无知,每天和舍友嘻嘻哈哈也异常快乐,当然,其中也有痛苦。备考后期,我发现自己失去了思考的能力,当一摞摞书砸过来,机械地完成任务时,我丧失了部分激情和热情,面对种种曾经能够轻而易举引发我深思的内容,当时却脑中空白;我没有时间独处,没有时间和自己做真正的对话,没有时间反思,有的只是对自己和所学专业的无尽的怀疑。对于人文学科的我们来说,这难道不是最可怕之事吗?

我没有考前的焦虑和紧张,因为深知自己复习的不充分,坐在考场的一刻已经做好了失败的准备。新年过后便开始了应届毕业生的网申之路。我已经22岁了,无论前梦还要追寻多久,那是自己的事情,不应让父母为我预支,脚下的路得先走稳,经济独立,是我的第一步。那段找工作的时日也是充实和美好的,尽管我被拒被刷,但还有时间,我信脚踏实地会得来还算不错的结果。收到两家心仪公司的offer的同时,我刚查到自己的考研成绩,400的分数在电脑屏幕上,开心又担忧。

初试笔记及初试部分书目

疫情的影响太大了。不仅毁掉了我原本1月底的上海行,摧残了因共情带来的对同胞过度担忧的我的精神,也在一定程度上使我丧失了更为公平的复试机会。由于疫情,原本3月进行的复试推到了5月,在漫长的等待中,我一面准备复试一面准备调剂,白天继续充实的学习晚上却失眠到凌晨3点。幸运的是,这段时间的学习又一次坚定了我对专业的热爱:我可以不走在这条路上,但无论在哪条路上寻生计,都会像《巨人传》里的神瓶,永远干渴,永远在寻找知识的道路上。

艾略特说,4月是最残忍的月份,20世纪的"荒原"意识我一直不大喜欢,太悲伤了。但今年的4、5月却算的上是"残忍"了,好似一个世纪那么久。我在是否坚持一志愿和走调剂以及如何择校中痛苦着。将近一周的时间,痛苦着。情绪在某天中午达到高潮,喜欢的他如愿地考取了985的研究生,我自然高兴,但他太优秀了,我追了很久在那一刻似乎一切都土崩瓦解,我机械地咀嚼着白米饭,随后把自己埋在被子里偷偷的哭,只怨自己还不够优秀。

调剂群里认识的朋友安慰了我,大家很温柔。"To ask nothing. To expect nothing."是我喜欢的安·兰德的话,以前我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门前雪,任何"门前雪"都应该自己扫。如今,我却从疫情和新朋友那里学到了重要一课:多一点温柔和理解,人还是脆弱的生物,崩溃只在一瞬间,而每个瞬间都是对人性的终极考验。即使是在最艰难的时刻,都不该吝惜一句话和一个拥抱。

▲ 复试读书笔记

某个下午突然释怀,做出了最终的选择:放弃一志愿的复试选择调剂,并且选了最早最稳妥的调剂。和我一起等待调剂的朋友们很多不理解我的选择,认为这样太亏了。在这个过程中我想明白一些事情,然而用任何语言去概括或阐述都是羸弱的。思考了很久,什么才是选择,怎样的选择才是正确的。我劝慰过很多人,选择没有对错,只有适不适合。其实现在想来,选择没有对错,同样没有适不适合之说,它们只不过是通向不同小径的路口,而每一条小径正是我们的人生。我们的人生有对错、适合之分吗?我认为没有。借用2020年新华字典第12版"前途"一词的例句:"张华考上了研究生,李萍自主创业,我当了技术工人,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我想,这就是幸福的来源,幸福来自心底,从不由外界赋予的成功代替。但或许,这也是我聊以自慰之语吧。

做出选择还有另外一层因素的影响。如马恩所讲,人是社会人,不是自然人,永远处在社会关系中。这些社会关系不仅在行为上制约着我们,同时又在心理和精神上影响着我们,然而正是这些社会关系构筑起了我生活的大部,本孤独自我的人类族群才得以延续,回归到个人,即是说它们建构了我整个人生的喜怒哀乐,所以,我的选择不可以也不应该脱离这些关系。这多少有些无奈。

写到这里,曲曲折折,幸幸运运,就是我想用来形容自己过去一年半的八字经历。

地球上万事万物都那么神奇,无垠的宇宙既带来奇幻的遐想又使人深感自身的渺小,我们不过是一叶扁舟,飘摇一番,最终依然尘归尘、土归土,人的存在是什么,意义是什么,丁帆老师的教材中有这样一句话最言明:"人类生息的秘密或许也正在于此,那就是可以并无目的,但永不停息地反抗现实。"我以为,这类西西弗斯式之反抗不是做给别人看,而是向传统的自我运命对冲。

原本文章到这里就正式结束了,然而就在前几日,我的双膝检查出患有髌骨软化症,疾病有如当头一棒,敲断了我对未来生活的一切预设。我不知道是否能够恢复到正常的生活,是否还能前往离家1800公里的地方求学,是否就此,决定了我以后的人生。网上有句话很好,"每个人都害怕改变,但当生活喊着'这是你们新的真理',你就得接受它,大胆勇敢,活出你的'新真理'。"无可奈何地接受自己人生的意外,大抵也是一种不同寻常的体验了吧。22岁的我害怕又恐惧,但一个人可以被毁灭,却绝不可以被打败,如果说3-5月我充分体验到了萨特所谓的"存在主义",那么是时候去践行我西西弗斯式的精神了。

尽量积极地面对一切,记录+治疗

故事到这里将要告一段落,此篇落下帷幕,合唱队演唱完一曲后,又是下一幕剧了,观众暂时离场,作为剧作家的我也将继续书写自己的剧本。

最后,忠心祝愿大家身体康健!


来源:高校人才网
发布日期:2020.08.28


声明: 此文章由原作者授权发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欢迎转载,但请务必请务必注明出处(高校人才网)及作者,同时不得对本网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