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作品


硕士生奋战一年多之坎坷求职路

——作者:上善若水


    我只所以写下下面的话,只为学弟学妹提供某种借鉴。

    求职路窄原因(个人观点):读研专业冷门、读研学校名称易让人误解、招考单位不公平、用人单位招录全程监督缺位、个人运气、个人前瞻性不强等。

    本人于2008年9月到一偏远(说偏远是因为此地距离乡没有通车,只能通过徒步走三个半小时才能到达乡上)的农村小学做特岗教师,2011年,在同事的鼓励下参加考研,无奈因工作繁忙、信息不畅等诸多原因与第一志愿研究生招录学校失之交臂。在面临:要么就选择留下来继续做正式公办教师(特岗三年就可以转正)、要么选择特岗三年服务期满之后的自动离职、要么只能通过调剂读研之时,无奈之下选择调剂到了广东的一所名字听起来像高职技术院校的学校读民族学专业。(考研信息很重要,其实当时我可以选择调剂去北京联合大学读历史学专业硕士)

    上研之后才发现,读研不是之前想象的那样简单:大部分(说大部分是因为还是有个别的老师做到爱生如子的,遗憾的是我没有这个缘分)硕导们忙于做她(他)们自己的““事”,根本就不在乎他(她)的学生在学校三年的学习、生活等情况,而且更致命的是学校有关部门对硕士生培养过程全程的监督缺位,课程安排倒是完全符合上级直管部门的要求,但是大部分老师们上课完全就是在混时间:他们上课前完全没有备课,或放首歌给学生听、或放视频给学生看、或让学生到讲台上来“讲课”——美其名曰:锻炼学生能力,自己一节课就这样混完了、一学期就这样没了;有的授课老师索性就不来,奇怪的是还能领到学校课时费,你要不服气找到学校领导投诉,回答是:“咱们学校只是一所二本院校,不要要求能听到大师级的老师讲课……”。最后没有办法,自学吧,所以三年下来,我们学生都是这样过来的。

    好不容易熬到毕业,参加了广东大大小小的无数个人才市场应聘,才发现我这个专业压根就没有招,偶尔有招也是要博士,于是乎,只能去考不限制专业的职位了,但从上次参加广州市考公务员情况来看,我报考的职位招1人(要求硕士以上文凭,专业不限)结果有800多人报考,我考了100多名,进不了面试(1:3)。

    最后,我又选择去考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的辅导员(一般辅导员不限专业),招1人,有100多人报名,最后实际参加笔试人数也高达81人,结果我考了10多名,还是进不了面试。


    总结:读研选择一个好专业比较重要。


    回贵州吧,据说贵州这边“容易考”,回来之后才发现:贵州这边招考单位不承认民族学专业是法学类硕士专业,而贵州招考民族学专业的机会亦寥寥无几,因此,本人从毕业至今(一年零28天时间),参加过招民族学专业的单位也才3次:一次是安顺学院政法学院;一次是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招民族学专业1人;另一次是凯里某民族研究所招1人(广东的规则是笔试前一天可以打印准考证,而贵州是笔试两天前就不能打印准考证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我碰到了一个很强大的对手, 100分的题目我考了79分,我估计超过这个分的没几个了,可那位对手竟然考了92分,拿到分数我只能承认自己技不如人;凯里打印不了准考证也参加不了笔试而失败。

    好不容易看见安顺学院的政法学院有招聘民族学专业,这回我以为对于我来说算是一次机会了,于是我去安顺学院人事处报名,很奇葩的是碰到了一位“好老师”,他提醒我:“安顺学院招民族学专业的其实除了政法学院还有旅游学院”,于是我问他:“我之前想报的政法学院与旅游学院比,那边报名人数多?”他说旅游学院才2个人报考,于是我本能地选择了改报旅游学院。填完资料后,人事处的老师让我当天把个人简历拿到旅游学院去交给那里的老师做备案,于是我就拿了简历去交给了旅游学院的老师。

    报完名之后,我每天都坚持打开安顺学院的网站查询,以便在第一时间知道旅游学院的面试时间。可2个多月过去了,眼看我之前想报考的政法学院面试工作都结束三天了,旅游学院竟然还没有任何通知我面试的消息,于是我亲自跑了旅游学院一趟,那里的院长解释让人大跌眼镜:“旅游学院根本就没有招民族学专业,是人事处的老师搞错了”。

    这几天我又参加了某市委党校的招聘4人的面试,但某市委党校招聘有一个特点:他们录取总分=试讲分数×0.85+发文章数量×0.15(每发一篇省级期刊就可以加25分),好不容易在25人的角逐中考了第二名,无奈我没有钱去发文章,因为现在发一篇文章都是需要几百元,比如:《卷宗》代发费400元;《新教育时代》代发费500元,代写代发1000元。


    总结:此次失败原因是自己没有借钱发文章,才无缘某市委党校。


    评价:某委党校招录新人,通过看应聘者发表论文的数量出发点是好的,但现实情况是:只要你有钱就可以发文章了,甚至找人代写代发都行。因此这种通过看应聘者的发表论文情况招聘,应聘者的那种科研能力的比拼变成了赤裸裸的金钱(个人经济条件,包括家庭条件)的比拼了。形式上的公平变成实质上的不公平。

    ………………

    求职之路,永远在路上!



来源:高校人才网

发布日期:2015.08.06


声明:
    此文章由原作者授权发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欢迎转载,但请务必请务必注明出处(高校人才网)及作者,同时不得对本网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