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务培训费

应届硕士研究生小程在某知名网站看到一则辅导员招聘信息,投递简历后收到邮件回复,称材料通过审核,“如有意来我院参加招聘面试,请交纳考务费85元”。求职心切的小程按要求交纳,联系人事处后才发现该网站发布的是虚假招聘信息。

(来源:《河南法制报·豫北新闻》)
托关系

研究生小王通过朋友介绍,结识了一名自称是国家电网人事处主任的男子,并提出想成为某国企正式在编员工。男子承诺为小王安排,随后以打点领导、请客吃饭等理由向小王要钱,小王转账金额共计40多万,还把原来的教师工作辞了。前后打钱60余次后,小王终于察觉被骗。

(来源:鲁网)
挂羊头卖狗肉

小张在人才市场上成功应聘了一家企业,然而进去之后,却发现这家公司“挂羊头卖狗肉”,明明自己应聘的是编辑类岗位,但是进了公司后却被安排做销售性质的工作,而且招聘中打出的工资包含了提成,实际工资会因为种种理由而被压低。

合同游戏

小刘博士在某高校工作一年后因考上公务员向学校申请辞职,却被要求赔偿10.5万元的辞职违约金,依据是小刘与学校签订的人才引进协议书中规定:“乙方如解除本协议,则必须承担以下后果:缴纳违约金,每少工作一个月交违约金1000元,实际工作时间满10年后不需缴纳。”

求职前

选择合规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

《网络招聘服务管理规定》要求,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从事网络招聘服务,应当依法取得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诚信服务示范机构往往具有较好的信誉,求职者可以优先考虑被评为国家级或省、市级人力资源诚信服务示范机构。

甄别招聘信息是否真实合法

尽可能通过官方渠道获得招聘信息,然后再判断信息的真实性,若存在过于简单或含糊其辞的情况,就要有所警惕了。另外,善用企查查、天眼查等企业查询平台了解用人单位的工商信息、征信情况等,利用网络等渠道打听用人单位的制度、福利等内部信息——做好背景调查,对于职场“避坑”很有帮助。

求职时

不合规的中介或用人单位,会通过各种方式来收取求职者的钱财,例如:以培训上岗为理由,要求交纳培训费;要求求职者到指定医院进行入职体检,再串通医院骗取体检费,主要利用的是求职者急于找工作的心理。

所以,求职时不要急才能切断骗子的可乘之机。一切要收费的工作不要轻信,涉及身份证、毕业证等个人重要信息更要谨慎,不可随意泄露甚至交给他人!

入职前

好不容易找到工作,接到offer就恨不得立刻入职?慢着——入职前,合同要看清!如果合同处处都是“由甲方决定”的霸王条款,求职者很可能会掉进用人单位的合同陷阱里。

签订合同时,要特别注意合同是否明确劳动关系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搞清楚用人单位有何责任、劳动者的权益是否有保障、违约金如何规定、口头承诺有没有写入合同等。

相关阅读:《青椒避坑指南,小心合同里的那些“文字游戏”!》

高校单位
科研单位
企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