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各学院简介_高校人才网
当前位置:高校人才网>高校招聘>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各学院简介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各学院简介

发布时间:2016-4-29     截止时间:长期      工作地点:湖南省长沙市

1、航天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

2、理学院简介

3、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简介

4、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信息系统与管理学院简介

5、信息系统与管理学院简介

6、计算机学院简介

7、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

8、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简介

9、指挥军官基础教育学院简介

10、海洋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简介


航天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航天科学与工程学院起源于1957年10月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导弹工程系,下辖宇航科学与工程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军事航天系、空间技术研究所、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研究所、临近空间系统总体技术研究所、新型陶瓷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高超声速冲压发动机技术重点实验室、微纳卫星工程中心、学员大队。

学院建有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与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6个一级学科,15个二级学科。现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3个湖南重点学科,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有8个本科专业。

学院已建成高超声速冲压发动机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新型陶瓷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快速响应空间系统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大型交电装备复合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湖南省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电子功能复合材料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图像测量与视觉导航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国家高超声速飞行器科技工程发动机基础技术分中心、高超声速推进技术军队重点实验室等教学科研平台。

学院教员队伍实力雄厚,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863”和国家“973”首席科学家14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教授1人,获“求是”奖专家2人,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国家级入选2人。拥有高超声速推进技术、快速响应空间系统与技术两个国家级创新团队。2人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8人获全军育才奖金奖,52人获银奖,3人被评为全军优秀教师,多人次获湖南省和学校精品课程,2人获全军教学成果奖。

理学院简介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理学院涉及理、工两个学科门类,设有数学与系统科学系、物理系、化学与生物学系、工程物理研究所,涵盖数学、物理学、系统科学、化学、生物医学工程、力学、核科学与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等8个一级学科,其中数学、物理学、生物医学工程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工程力学、系统分析与集成具有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拥有数学、物理学、工程力学、系统科学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原子与分子物理为国家重点学科,数学、系统科学、物理学、生物医学工程、工程力学为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学科。学院长期承担973、863国家高技术、国防预研等重大科研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预研基金等基础研究项目,目前在研科研项目400余项,重点研究方向有数据处理、信息物理、高能量密度物理、纳米技术、高效毁伤与评估等,科研水平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学院实验研究设备先进,科研学术条件优良,拥有THz光谱仪、高分辨率拉曼光谱仪、椭偏仪、原子力显微镜、飞秒钛宝石激光器、傅立叶变换光谱仪等国际一流的实验设备,在国内高校处于同类专业的领先水平。学院目前拥有信息物理、量子信息技术、THz技术、数学技术、武器效应物理、光学信息技术等多个专业科研实验室,各类实验室1.2万多平方米。新建成生物信息学研究中心、生物化学实验研究环境、GNSS全球连续监测数据分析中心、纳米电子学研究实验室、信息物理与高能量密度物理实验室(军队重点实验室)等实验研究条件。学院建有为全校教学、科研公共服务的数理实验教学中心(湖南省示范中心)、数理国家级仿真实验中心、物质与材料科学实验中心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物理基础科技创新平台。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简介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由原自动控制系、机械电子工程与仪器系于1999年10月合并组建,下设自动控制系、机电工程系、仪器科学与技术系、自动化研究所、无人系统研究所、机电工程研究所、装备综合保障技术重点实验室和学员大队。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等3个一级学科。逐步形成了以1个一级学科和1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以及4个湖南省重点学科为主体,7个重点学科专业方向相互支撑、共同发展的综合化学科体系。

学院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其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1人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1人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被评为全军优秀教育工作者,3人被评为全军优秀教师;3人被聘为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项目技术首席,9人被聘为国家“863”或总装专业组专家;1人被聘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奖,8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约有58.6%的教师具有副高以上职称,81%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有18人次获全国、全军荣誉称号,1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学院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和工程型号研制协调发展,先后承担了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863计划、国家重大专项等各类科研项目1500余项,取得了任务规划系统、无人驾驶系统、捷联式航空重力仪、中低速磁悬浮列车试验线、磁流变/离子束光学加工技术、状态监控与故障诊断系统、卫星导航测试系统等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并在脑科学与认知科学、微机电、声子晶体与减振降噪等新兴科研方向取得了一批原创性成果。获得国家、军队和部委级科研成果奖26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国家发明奖5项;获得专利授权500余项,发表论文300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收录1000余篇。2个专业进入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3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出版教材100余本;1个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军队教学成果奖5项;先后有4篇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篇获提名,有300余人次荣获国际、国家级学科竞赛奖励;1个中心被评为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中心被评为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006年学院被评为全军人才培养先进单位。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前身是哈军工电子工程系。学院下设电子科学与技术系、通信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电子工程研究所、空间电子技术研究所、精确制导自动目标识别重点实验室、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电子信息系统复杂电磁环境效应重点实验室、学员大队。

学院现设有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军事指挥学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摄影测量与遥感二级学科硕士点,拥有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点,同时设有电子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等3个本科专业。其中,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为湖南省重点学科,在2012年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名列第四。通信工程专业2009年被评为湖南省特色专业,并入选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学院目前有博士生导师72人,硕士生导师111人,国家“863”专家11人,全军优秀教师5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学院聘请了以两院院士为代表的兼职教授35名。“目标识别技术创新团队”、“空间攻防信息处理技术创新团队”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信号处理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入选国家级教学团队。

学院重点科研方向包括精确制导自动目标识别、卫星导航定位、战略预警、雷达探测、网电对抗、军事通信等6个应用研究方向和电磁与微波、基础器件与先进电路2个基础研究方向。“十二五”以来,学院完成各类国家和军队重大课题800余项,经费13.5亿元。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和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9项。“十一五”以来,学院出版教材50余部,其中14部入选各级规划教材,2部被评为军队第十届、第十一届优秀电教教材一等奖。承担7项省级教改课题、13项校级本科教育教学研究课题。获得全国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2项,总参信息化部一等奖2项,省级、军队级二等奖8项。“信号处理与系统”等11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省级、军队级、校级精品课程,“随机信号分析与处理”等4门课程入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立项建设项目。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4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4篇,湖南省/军队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9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60篇。2005年学院被评为全军人才培养先进单位。电子技术创新实践基地2005年被评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实习教学基地,电子对抗专业实习基地2005年被评为总装备部大学生优秀实习基地,电子科学与技术实验室2014年被评为国家级普通高等学校实践教学示范中心。

信息系统与管理学院简介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信息系统与管理学院是1979年钱学森同志亲自指导成立的原系统工程与数学系发展而来。学院以系统工程为根基和理论指导,以信息系统建设为抓手,服务于军队管理决策。现有教师180余名,82.5%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64.3%的教员具有高级职称,59.3%的教员具有出国留学经历。拥有“系统工程与管理”系列课程和“指挥信息系统”专业课程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指挥控制组织设计与优化技术”国家级科技创新团队。建有“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学院主要围绕信息系统总体技术、控制技术、信息集成与辅助决策技术、卫星应用技术、数据分析、情报处理、体系需求分析、体系结构技术、可靠性与安全性保障技术、分布式交互仿真支撑技术、仿真支撑平台、模拟与训练仿真开展研究。近5年来,承担各类科研项目460余项。在基础研究方面,承担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1项,重点项目2项,优秀青年基金项目1项,武器装备探索项目1项;在应用研究方面,承担二代导航、高分等重大专项20余项,军队重大工程项目6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军队、省部级一等奖5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7项。SCI检索论文275篇,EI检索论文504篇。获得专利授权34项,软件著作权44项。

学院现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管理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军队指挥学、军事装备学、公共管理),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管理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军队指挥学),以及公共管理(MPA)和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

计算机学院简介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起步于1958年,下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网络工程系、并行与分布处理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计算机研究所、软件研究所、网络与信息安全研究所、微电子与微处理器研究所、国产基础软件工程研究中心、学员大队和银河计算机工厂。建院以来,学院一直得到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亲切关怀。1984年荣立集体一等功,1993年被授予“科技攻关先锋”荣誉称号,2007年被评为“全军人才培养先进单位”。 2009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为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研制成功提名。2013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为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研制成功作出重要批示。

学院学科实力雄厚,建有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0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初步形成了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为核心,以工学为主,工学、理学、军事学融合发展的学科布局,现有4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在2012年全国学科评估中排名第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排名第二。

学院始终以“胸怀祖国、团结协作、志在高峰、奋勇拼搏”的银河精神为核心价值观,拥有两院院士5人,“国家高级人才计划”1人,长江学者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何梁何利”奖获得者4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0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69人,进入国家“百千万工程”人才库6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5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1人,“求是”奖获得者6人,进入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6人。有30多人次在国家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国家教育部教育指导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973计划、863计划等国家重要学术机构中任职。拥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和4个教育部创新团队,高性能计算创新团队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资助。

学院是我国计算机人才的培养基地,为国家和军队培养了大批计算机专业高级人才。毕业学员获评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4篇,提名3篇,军队、湖南省、CCF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3篇,提名6篇。2005年以来,学员参与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共获奖1000人次以上,其中全国一等奖以上的100余人次。在国家6次教学成果评奖中,学院获得特等奖1次,一等奖2次,二等奖3次。“计算机体系结构”、“软件工程”、“编译原理”、“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原理”、“操作系统”和“嵌入式系统”7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计算机前沿领域的研究》获全国图书一等奖,《编译原理》获国家优秀教材一等奖,《并行算法》获第七届中国图书奖。

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于2004年由中央军委批准成立。中央军委赋予学院光电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任务,特别是高科技武器装备研制和激光陀螺等关键技术研究任务。学院下设光电信息系、激光陀螺研究所、高能激光技术研究所、高功率微波技术研究所、学员大队5个单位,主要从事光电学科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

学院现有军用光电工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和光学工程(合训)3个本科专业,光学工程、物理电子学2个硕士授权点,光学工程、物理电子学2个博士授权点,以及光学工程博士后流动站1个,年均培养本科生80余人、硕士研究生60余人,博士研究生30余人。拥有一支以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为领军人物的高素质教学科研队伍,其中正高职45人,副高职41人。高能激光技术团队2008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2010年获得军队科技创新群体奖。高功率微波技术团队2008年被评为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

学院形成了基础理论研究与关键技术攻关、装备研制紧密结合的科研布局,主要开展高能激光技术、高功率微波技术、激光陀螺技术、光电测控技术、纳米光电子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防973计划、工程型号、国防预研等多种科研项目。

学院教学科研条件优良,拥有复杂环境光纤信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光子/声子晶体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定向能技术”和“激光陀螺与光纤传感技术”2个国家“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建立了国内一流的军用光电工程本科生实验室、光电技术研究生学科综合实验中心、军用光电技术继续教育实验室,教学科研用房3万多平米,设备总资产近2亿元。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简介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组建于2004年6月,承担着学校政治理论、外语、人文社科系列公共课程和人文社科类本科生、研究生专业课程等教学任务,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及应用研究任务,以及服务学校思想政治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的任务。学院下设国防语言系、社会科学系、人文科学系、语言文化研究所、军队政治工作研究所和学员大队。

学院始终以着眼建设一流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加快创建我军特色国际知名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为目标,坚持“入主流、有特色、创品牌”总要求,坚持质量立院、特色筑院、创新强院、贡献兴院。建成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言文学、军队政治工作学一级学科为支撑,形成了“政治气息浓厚、服务功能突出、军事特色鲜明、学科内涵融通、结构布局合理”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群。在2012年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排名进入全国前10%(第11名)。

学院依托人文社科学科群,着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核心价值观培育、文化安全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累计承担科研项目20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全军军事科研项目23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50余项。

学院已建成一支知识结构合理、理论素养厚实、创新能力突出、军事特色鲜明的人才队伍。1人入选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工程,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担任马克思主义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2人入选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议组专家,3人入选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聘请1名长江学者为特聘教授,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0人被评为全军优秀教师,11人获军队院校育才奖金奖。学院建成了1门军队优质课程、5门湖南省精品课程、8门学校精品课程以及3门学校精品视频公开课,2013年,《国防与财富》被军队推荐为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课程成为中国大学MOOC课程首批上线课程,其中1门注册人数排名全国第1。指导学员先后获东北亚国际英语辩论公开赛冠军、世界大学生辩论锦标赛亚军等国际、国家级学科竞赛奖项。

学院拥有国家“985工程”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国防科技与社会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南省“国防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三战”一体化研究中心、外语训练中心等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平台。

指挥军官基础教育学院简介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指挥军官基础教育学院于2004年6月组建,主要由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原工程兵学院、原基础合训学员旅与原人文与管理学院军事教育系合并而成。学院下设军事基础教育系、体育与基层工作系、交通运输工程系、土木工程系4个教学系;5个学员旅16个学员营共48个学员连、1个研究生学员队;1个教勤队、1个幼儿园、1个干休所。

学院现有教授、副教授90人,其中硕士生导师21人;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5人被评为全军优秀教师,2人被评委总参优秀中青年专家。学院现有军队指挥学、军事训练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兵种战术学、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

学院主要承担学历教育合训学员教育训练管理、学校军事基础教育和兵种专业人才培养三大任务。学院充分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精神,为全军部队培养了大批思想素质过硬、指挥能力突出、专业技术精湛、作风养成良好的优秀指挥人才。

学院是学校军事指挥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在学校创一流大学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2013年学院参加全军首次陆军学历教育院校军事综合竞赛集训比武,包揽全部5项第一,荣获院校最佳表现奖。2014年学院参加全军首届“勇士杯”学历教育院校学员军事技能竞赛,取得5个单项比赛中3项第一,勇夺“勇士杯”。

海洋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简介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于2015年1月正式组建,主要任务是适应国家海洋军事战略重大需求,围绕打赢主要来自海上方向的信息化局部战争,培养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开展海洋环境、海洋声学、海洋信息工程方面的科学研究,发展军事特色海洋学科,为我军海洋军事能力建设提供战略支持。

研究院现有教学科研力量主要来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光学工程等学科方向中与海洋领域密切相关的研究团队。其中,海战场环境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完成了军事气象水文领域多项武器装备预研和型号研制任务,取得了多项国际先进的科研成果,是我军该领域一支重要力量。水下预警探测研究始于1998年,2003年建立了国防科技大学唯一的涉海学科—水声工程学科,承担了国家和军队多项重大和重点项目,取得了多项军队科技进步奖,是从事光纤声呐技术研究的国家队。军事海洋信息融合是多学科交叉的新兴研究方向,将为我军海上联合作战提供信息支撑。

研究院现拥有声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和水声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承担海洋科学与工程交叉学科的建设任务,具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和光学工程等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在现有相关优势学科基础上,大力建设海洋水文气象、水声工程、海洋声学、海洋信息工程等学科方向。拥有一支以1名院士为学术带头人、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主体的人才队伍,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获军队院校育才奖银奖。具有良好的科研基础,初步形成了基础理论研究与关键技术攻关、武器装备研制紧密结合的科研布局,承担多项国家和军队重大科研任务,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部委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14项。高层次人才培养成绩显著,出版教材、学术专著11部,毕业学员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1篇,军队和湖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及提名3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篇。拥有2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和1个高性能计算应用研究中心,建立了支撑海洋环境、光纤水听器、声场声信息处理和海洋信息融合技术等研究方向的良好环境。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