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才网—国内访问量、信息量领先的高层次人才需求信息平台。
当前位置:高校人才网>人事动态>高校资讯>

热评丨“双一流”能否实现教育公平?

时间:2016年07月13日 作者:胡印斌 来源: 民生周刊

 教育部日前发布通知,宣布共382份文件失效,其中8份与“985”“211”工程相关。另据报道,教育部等部委目前正研究制定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和配套政策,拟于今年启动新一轮建设。

这意味着“985”“211”高校工程将成为历史。接下来,“双一流”或将成为未来中国优质大学的替代性称谓。

其实,“一流”的说法早已不新鲜。“985”工程的肇源,就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而“211”工程,其命意同样含有“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即便那些没有在“985”“211”圈中的高校,往往也以“一流”为鹄的,致力于大干快上成为名校。

可见问题不是给高校搞什么名号,而是如何在争创“一流”的语境中,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换言之,无论是“985”“211”,还是“双一流”,都应体现起码的公平公正。

毋庸讳言,自1995年“211”“985”等建设项目开始实施以来,一批高水平大学的办学实力和影响力得以提高,不仅带动了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也有力地支撑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但与此同时,民间对于“985”“211”的吐槽也日益增多。

两个工程可能更多侧重高校的体量及综合实力,大批高校追求“高大全”,这样一来,对部分政法、医学等特色高校则难以顾及。这不仅催生了新一轮的高校兼并大跃进运动,也使很多高校失去特色,有悖建设“一流学科”“重点学科”的初衷。

此外,众多“985”“211”高校集中在少数大城市和发达省份,而那些有着更大需求的内陆省份、西部省份却难以分到蛋糕。因为入围与否直接关涉到大笔经费的拨付,也容易造成地区之间的不均衡。比如,河南和河北普通高校数量均超过百所,可“211”学校均仅有一所,分别占比0.83%0.99%排在全国的最末,同时,两省拥有的“985”高校数量均为零。河北仅有的一所“211”,还在天津。

至于因经费而导致的不公平,更让不少地方高校吐槽。据报道,浙江大学(既是“985”也是“211”)原党委副书记郑强调至贵州大学(是“211”但非“985”)担任校长后,感慨“贵州大学过去30年得到中央政府支持的总和,顶不上浙江大学的一年”。

因此,此番取消“985”“211”,而代之以“双一流”,有必要改革当下高校的教育经费拨付制度。中央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固然不能搞平均分配, 但同时,也不能再沿袭以往的行政化拨付方式,将“985”“211”两个工程简单置换为“双一流”工程。而是应该探索更有效率、也更公平的制度安排。

尽管废除“985”“211”之后,高校之间注定还会存在一定的梯度差异,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和等级现象短期内还无法消除。但从现在开始,就应该从顶层设计上多一些公平努力。校际之间、地区之间、不同专业之间,都应该多一些公平竞争,至少,也要实现机会公平。如此,既为受教育者提供更多的选择,也能在各类教育中都涌现一流大学。

作者:胡印斌(媒体评论员)

来源:

http://www.msweekly.com/news/dujiaxinwen/2016/0711/69613.html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高校人才网官方微信(微信号:Gaoxiaojob)。

推荐信息
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