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校人才网资讯学术科研>备考笔试4个月,终以第二通过面试!回顾我苦痛的考博经历……

备考笔试4个月,终以第二通过面试!回顾我苦痛的考博经历……

发布日期:2022-09-08 作者:慕清明 阅读量:16 取消收藏 收藏文章
【摘要】这苦痛与其说是考博的压力,毋宁说是自身职业的迷茫、情感的挣扎以及对人生的无意义感。考博,便是我为摆脱这无意义感的自我救赎。


七月的江南小城总被梅雨洗刷着,连空气都是粘稠潮湿的,而红灿灿的录取通知书的到来仿佛就是阴雨天里的阳光,照亮我谈不上坎坷却充斥着苦痛的考博之路。


这苦痛与其说是考博的压力,毋宁说是自身职业的迷茫、情感的挣扎以及对人生的无意义感。考博,便是我为摆脱这无意义感的自我救赎。



01.


2009年,我毕业于一所普通综合大学的师范类专业,成为一名教师,工作一年后结婚生子,一切都是按部就班、岁月静好的样子。


2014年因工作的琐碎不想再做一线教师,便考了一所211师范类大学的研究生。读研期间为生二宝休学一年,2019年毕业。


回想读研经历,很珍惜工作后能再次回校园读书,也很感谢这所老牌师范大学的老师给我的引领。可以说,是他们把我从一名普通学生、普通教师引上了不断奋进、追逐梦想的旅程。


2019年研究生毕业后我萌发了考博的想法,当时和老公提起,他觉得我异想天开,像我这样的学术小白,硕士能顺利毕业已是幸运,想做博士就如痴人说梦,何况家庭尚可、俩娃年幼,我实在无需为自己设置一个苦逼人生。我本是个容易动摇的人,遂让考博的念头如风般飘走。


2020年,由于工作的挫折和情感的困顿,我陷入了满满的黑暗之中,找不到出口,找不到人生的意义。我不知道自己该去往哪里,但很清楚不是当下、这里。于是,考博的念头又被点燃。


与2019年不同的是,这次我非常坚定,无论结果如何都必须放手一搏。与此同时,老公见我一直压抑着坚持着,便也开始支持我,希望我能跳出瓶颈。就这样,我走上了在职备考之路。



02.


像很多考生一样,确定考博后我首先查找了近年来很多高校的博士招生计划,联系了行业内某专家,许是自己人微言轻,专家表示近年没有招生计划。


于是在确定导师、专业和学校时,我纯靠百度、知网和大学官网,通过网络搜集信息并与自己的需求进行匹配,最后确定了自己所要报考的导师和学校。


我报了两所高校,一所是我硕士所读211,另一所是985。提交报名材料时我并没有和导师联系,因为想着考上机会渺茫,自己也没抱多大期望。


除了硕博连读,现在博士都是申请—考核制,我所报考的专业需要经历三次考核:成果、笔试和面试,各占30%、30%和40%。科研成果是必要条件,只有满足一定的要求才有参加笔试面试的机会。


我的成果分并不高,相较于其他考生,仅仅达到了入门条件,这是我的薄弱项。


03.


笔试我前后大概准备了4个月,其中粗读3个月、冲刺1个月。


在粗读阶段,我主要阅读了一些专业书籍,《教育概论》《中外教育史》以及学校推荐的其他参考书目和必考书目,其中必考书我看了很多遍。第一遍泛读,第二遍列出大纲,第三遍精读,第四遍根据考点列重点,最后把必考书浓缩成30多页的精华笔记。


事实证明,我通过粗读扩充了专业基础,通过罗列考点、浓缩精华掌握了考试要点,我的笔试成绩在该专业考生中名列第二。


因为是在职备考,所以如何平衡工作、家庭和备考很重要。备考期间,我几乎不会再加班,确保在工作时间完成学校任务。在3个月粗读阶段,我一般是中午以及晚上娃入睡后看书;在1个月冲刺阶段,老公和家人承担了照顾孩子的任务,我利用中午2小时间以及下班后5点到11点这两段时间看书。


可以看出,整个备考期间,虽然是在职,但我仍有大段时间复习,很感谢老公和家人的支持。



4月底笔试过后,学校根据成果和笔试成绩进行排名,按报考导师组1比3的比例进入面试,我幸运地进入了面试名单。至此,我给导师发了第一封邮件,对报考前没有告知表示歉意,也对面试时能够见到他表示了期待。


不出意外地,导师并没有回复,我认为这很正常,30多岁了,也没有那么玻璃心了,我仍按自己的速率准备面试。


04.


面试是在5月中下旬进行,包括英语口语、理论知识、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等综合素质的测试,我大约准备了20天。


我首先请教了本、硕期间的导师,咨询面试注意事项和可能会有的提问。本硕导师并没有给我太多建议,她们告知除了自我介绍可以事先准备,其余提问都没有范围,主要靠平时的积淀。事实证明她们说的没错,面试的提问非常随机,平时的积累和思考很重要。


其次,我整理了老师可能会有的中英文提问,如“你为什么会报考该学校、该导师”“谈谈你对这个专业的看法”“读博期间你有什么打算”等等。再次,我阅读了导师的著作和文章并做了笔记,尤其看了导师的英文摘要,以此提高自己的专业英文词汇量。


真正的面试进行了20分钟,当我和7、8位博导面对面,依次回答他们的问题时,说不紧张是骗人的。他们的提问都很随机,英文提问“你为什么要来我们学校读博?”,中文提问专业问题以及生活问题,甚至有博导让我说说自己有什么优点值得他们学习,我觉得他们整体都比较和善,提问也不尖锐。面试时第一次见到了报考导师,和我想象中的严肃略微有些差别,儒雅且亲切,一切都刚刚好。



05.


面试后,我便预估自己很大几率能考上,待到拟录取名单出来时,我就像范进中举般狂喜,所有的困苦、挣扎、迷茫仿佛都找到了出口。


人的一生要经历特定的课题,遇到特定的人,经历特定的挣扎。我很感谢那段至暗时刻,让我有了改变的决心,让我知道与其依赖他人不如强大自己,让我明白唯有努力才有可能迎来明亮时光,虽然努力未必一定能迎来明亮时光。


我知道,我只是跨过了一个坎儿,未来一定不会一马平川,但带着这些人生财富,我希望自己能不断地追逐与重塑!


- 本文选自高校人才网第五届征文大赛 -


来源:   高校人才网V(微信公众号)   本文为高校人才网原创,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高校人才网V”,如需转载,请联系获得授权。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高校人才网官方微信(微信号:Gaoxiaojob)。
高校人才网
百万硕博人的择业平台
高校直招
5000+单位官方入驻
简历直投
20W+职位一键投递
{{applyDialogData.systemTips}}
{{applyDialogData.resumeTips}}
+ 上传
+ 上传文件
立即续费
{{successContentUp}}
{{successContentDown}}
我知道了
{{ title }}
{{tips1}}
{{tips2}}
{{ title }}
{{tips1}}
{{tips2}}
{{ title }}
{{tips1}}
{{tips2}}
{{ title }}
{{tips1}}
{{tips2}}
职位投递成功!
微信扫码关注【高校人才网服务号】

求职效率翻倍

实时接收投递反馈
精彩活动抢先知晓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