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校人才网资讯学术科研>研究生上岸后,如何与导师愉快相处?

研究生上岸后,如何与导师愉快相处?

发布日期:2022-06-17 作者:Jessica 阅读量:80 取消收藏 收藏文章
【摘要】硕博士期间巨大的压力来源不光有科研本身“难产”的因素,也许还存在于与导师的相处中。导师实在是决定硕博士生是否能顺利毕业的关键因素。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尝试认识并解决这个求学期间困扰许多科研人的大难题——如何与导师相处?


翻阅近期新闻热点,可以看到高校里的师生关系频频被推上风口浪尖,社交媒体成为了大家分享和导师相处日常的重要宣泄渠道。


在平台中,大家一起羡慕良心导师,吐槽奇葩教授。


在豆瓣学术小组,如“今天被导师关爱了吗”组、博士互助组--今天你毕业了吗、“博士,退学了嘛”组中关于硕士及博士期间与导师相处中的喜与忧,拥有多达千条的讨论内容。


数量庞大的硕博士对于在读期间与导师关系在线倒苦水引起了小科的注意。


同样在知乎上,这类问题也是屡见不鲜。


“有多少人毕业后和自己的导师不相往来?”

“为什么研究生和导师难以相处?”

“研究生导师讨厌什么样的学生?”

……


这些问题下,同样也是数千位答主在线为遇到麻烦的硕博士提供了无数过来人的经验为同学们排忧解难。


从上述社交平台的信息收集可知,硕博士期间巨大的压力来源不光有科研本身“难产”的因素,也许还存在于与导师的相处中。


简而言之,入学后日常生活能与研究生导师保持良好的关系,学术上双方能有友好交流互动,那么恭喜你已经朝拿到硕/博学位成功迈出了一大步!


因为,导师实在是决定硕博士生是否能顺利毕业的关键因素。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尝试认识并解决这个求学期间困扰许多科研人的大难题——如何与导师相处?



· 壹 ·

研究生与导师关系现状


要想解决这个难题,先要认识它所呈现的状况。在搜集各大平台的硕博士生发言后,研究生与导师关系大约可以归为以下几类:[1]


01.如沐春风型


这类导师很好相处,时间一长彼此就熟悉了。见面时如沐春风,离别后时常挂念。他们诲人不倦,对学生总是多勉励而少强迫;他们因材施教,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成才。


因此,他们对所带研究生的学业与生活都有上心,将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对待,平时交流十分友善,在学术上会真正带领学生进入科研殿堂。


如果导师有很多科研项目,手下的研究生都会跟着一起帮忙做实验,跑数据,写报告。这样在学生跟进项目的过程中对个人能力提高会比较大。


当然,导师在关心科研成果产出的同时,也会主动关心你的学习和状态。


这类导师属于少数,如果能遇上真是十分幸运了。这时候只需要你积极主动、踏实肯干就行!


02.散养放羊型


清华大学曾做过关于导师与研究生的调查统计,70%的导师认为自己不属于放养型,而令人尴尬的是70%的研究生认为自己在学期间被放养。


因此,这类导师一般心很大或者真正忙于科研,没有过多的空余时间关心自己的学生。当然也存在导师心高气傲的情况,除了上课,只要学生不主动找他,也许一学期也难得碰次面开次会。


所以,遇到这类放养型导师,学生学成什么样全看自己的造化了。


如果是自律又有规划的学生,那么对你来说,拥有大块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也许对自身能力的提升更有效,或主动去叨扰老师以寻求他的指导。


如果你的心不在科研上,那么可能就是浑水摸鱼,拿个毕业证走人。



03.剑拔弩张型


这类导师常带着不怒自威的面部表情,让学生看见他就像敬而远之。


如果非得相处,他也不会面带微笑主动交谈,若学生也是个硬骨头,那就是针尖对麦芒了,容易出现弄得双双都难堪的场面。


如果遇到这类导师,需要学生好好听话且能不畏困难与之交流,注意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才能让他满意。


04.苦不堪言型


这类导师十分push,对学生的要求和分派的任务很繁杂,不光是学业,就连生活上所带学生一不小心也会成为被剥削的对象。


比如,学生辛辛苦苦的实验成果或者独立撰写的报告或者论文被导师拿来直接用,且不(or很少)给予报酬或者应有的论文署名。


更有甚者,直接把小孩上下学接送等家务琐事也丢给研究生负担,或者各类活动及节日宴会的组织都是学生一手操办。


做他们的学生只能说平日里累得够呛,最后毕业还不一定能出有价值的成果。


跟这类导师相处,我们要尽可能只在学术上与之有交流,而且要自觉地很努力地看文献、做实验、写论文,按时完成导师布置的任务。


必要时,学生应该学会拒绝压迫并主动争取自己应得的酬劳与回报。



· 贰 ·

为何研究生与导师拥有诸多矛盾?


我们要探寻研究生与导师难以相处的原因,还得从学生主体自身出发。


在知乎热门问题,“研究生导师讨厌什么样的学生?”中,不少硕导博导踊跃发言。


以下可以说是来自研究生的四大迷惑行为,大家对号入座看看自己有没有中枪,因为下面的原因被导师嫌弃了。[2]


迷惑行为一

A君:缺乏学术素养支撑,谜一样的自信


硕士生A毕业论文写的质量很低,但不愿认真修改,每次态度都很敷衍。经过导师多次帮忙修改和协调,勉强答辩通过。


迷惑行为二

B君:没有守时观念,谜一样的自由观


导师告诉自己的研究生B,“一月底之前,把毕业论文初稿发给我看。”B答应了。二月中,导师问“论文初稿怎么还不发给我?”B说,“一月底不寒放假回家了嘛,我在家不方便写论文。”


迷惑行为三

C君:与智商形成鲜明对照,谜一样的情商


研究生C的论文写得不好,导师提了些意见,之后还没改好。导师批评了他。从那儿以后,C再也没回过导师的微信和电话。


他的毕业论文是在提交截止期之前的一天才拿给导师看,导师最终同意他参加答辩。答辩会上,校外专家提出C的论文仍有些硬伤,C当场怼了专家。


据说他是想毕业的……


迷惑行为四

D君:和口才形成强烈反差,谜一样的写作能力


面对大片飘红的查重结果,研究生D对导师说,“老师我没有抄袭,这个叫借鉴。”导师听了怕是直接晕倒。


总的来说,导师最讨厌的应当是那种平时缺乏交流,懒散且不思进取,又没有科研能力的学生。



· 叁 ·

不同阶段学生与导师的关系


其实,学生与导师的关系与相处并不可一概而论,而是要根据不同学业阶段的特征分阶段进行考虑。[3]


01.本科:哺育关系


中国的教育体制中,本科生的培养方式以教为主,即授课型教学制度。


相较于研究生培养而言,更强调“教”,即主要通过“老师教,学生学”的方式来实现知识和技能的传递,拥有“哺育般”的的师生情。


本科时代之所以给我们留下美好的印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较为单纯的人际关系。


02.硕士:合作关系(过渡阶段)


研究生的培养方式以学为主,相较于本科生培养而言,更强调“自主学习”,即主要通过学生自主确定学习研究方向,导师只在研究的大思路上给予指引。


理论上,研究生导师应该是学术上的领路人,除此之外,导师的其他功能都是可以不存在。比如,规划学生的人生方向,关心学生的生活质量,教学生做人的道理以及处事的方式。


一方面,这是个人成年以前形成的,另一方面这些不是导师的分内之事。这就是导师之所以叫博导,或者硕导,而不叫做人生导师,或者生活导师的原因。


读了研究生之后,同学们应该适应并习惯不再是之前本科时期的授课型师生关系,但硕士阶段的学生与导师也不至于沦为打工仔和老板的关系。虽然没有“哺育般”的师生情,但也不至于成为完全工作上的联系。


如果可以尊重彼此友好合作,一个能力强且知识渊博的引导者带着一个正在成长阶段的合作者,互相支持,各自成全,则双方都能在良性合作中受益匪浅。



03.博士:强合作关系(类似工作)


相较于硕士阶段的1-3年,博士生的培养年限明显更长,一般为3-5年,毕业要求更为严格,对科研的创新性要求当然也更高。


获得博士学位,意味着一个人已经从学习阶段迈入学术阶段,具备产出原创理论成果的能力。


读博期间,博士生与导师(又称老板)属于联系紧密的合作关系,通常博士生与导师合作大小课题然后一起发文章。


这样看来,博士更像是一份工作,因为博士生们大多是将学术研究作为今后职业发展方向的。他们的发展路径与导师十分相似,所以更加需要导师的资源来提升自己。


博士生一般期待有一个学识渊博、资源雄厚、有时间引导学生又善于引导学生的导师,导师则期待的是一个“优秀生产力”。招到优秀的生产力就可以产出更多paper,导师就可以申请更多帽子和钱,有了帽子有了钱就可以招到更多优秀生产力。


虽然博士相较硕士阶段更多涉及利益问题,但这同样是一个正反馈的过程,处好了依旧是收获满满。


· 肆 ·

怎样和导师建立良好关系?


同样我们可以根据知乎热答,“研究生导师一般喜欢什么样的学生?”中众多硕导博导的答案进行提炼:[4]


  类型1:天赋型

举一反三,一点就透。拥有天才的头脑,又对科研有热情肯付出。这样的人才哪个导师会不喜欢?


  类型2:勤奋务实型

有上进心又踏实肯干,交待的任务都能按时完成,这样的学生导师也是非常青睐。


  类型3:小聪明型

这种学生资质很好,但是不大用功,基本上平时混日子,截止日期前突击,但是每次都能有点成果,毕业发点小文章也没什么问题。


通俗点讲,这种学生至少能让老师的资金和时间投入回回本,所以导师其实也不讨厌。



基于上述答案的分析总结,倍受老师喜爱的学生:


- 人品需要善良且正直;

- 行为上应该细心、负责、为他人着想;

- 科研上应当有心进取,有一定承受能力且对学术有热情和好奇心。


对于实际操作上,小科也给出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01.思想观念上 


首先是对于自身角色转变的认识。


无论是从本科到硕士生,抑或从硕士到博士阶段,作为一名从事科研活动的研究生,同学们应该具备更强的主观能动性,学会主动学习、主动求教、主动解决问题,而不要指望导师拿着教鞭追在屁股后督促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无论你以后是否打算把学术研究当作终身事业,但研究生应该具备的,博闻强记、敢于质疑、细心求证等等这些卓越的品质将让你受益终身。


其次,是平等的观念,不要有畏惧导师的心理。


大家都是成年人了,要有大人的样子,不要见导师如耗子见了猫,畏手畏脚给老师留下胆怯的印象。我们应该建立起个性与自尊,培养独立的思考能力,能保持冷静的思维为学术研究和与人相处提供必要基础。

其次,不要把导师神化。


导师是凡人,食人间烟火,也有喜怒哀乐。在相处上,你尊敬他的同时也要明白作为一个人你俩是平等的,所以不要惧怕与他的交流,交流多了会发现导师其实也有优缺点,也有幼稚的时候。


所以,当导师开组会或者约你面谈时,应该不卑不亢,自信大方地将年轻人的精神气质展现在导师的面前。



02.平时沟通上


有渠道的话,建议多和师兄师姐交流,前提是要靠谱,应当选择踏实友爱且有能力的前辈来取经,提前了解导师的性格及为人。


尽管大多数导师都善待学生,但是不排除把学生当工具使用,自私又狭隘的老板。因此,与导师相处需要注意分寸并把握交往的尺度,根据导师的风格选择合适的交流方式。


在导师约你面谈时,应该提前明确与导师交流的目的与目标,遇到不懂的情况应该及时告知导师自己的困惑,不要独自在心里琢磨老师的意思,他会不会认为自己笨、能力不行,等等。


切忌出现自我臆想,自我贬低的情况。


03.学术准备上


如果是研究生刚入学,正好处于入门和起步阶段,作为学生的我们应当靠自己主动学习,尽可能地掌握学术的基本方式与方法,明白何为学术以及怎样进行学术研究。


第一步,先确定课题研究的问题,接着应该掌握使用论文网站及科研工具的方法,这样能提高搜集并研读文献资料的效率。在资料收集过程中,我们可以重点关注的点有以下这些:


国内外现阶段的研究、该研究领域下的代表性的学者、所研究的学科经历的重要发展阶段以及目前研究的局限性。


由此,推陈出创新性思考:我们能够在哪些方面进行努力从而取得突破。


要想把这些问题层层理清,当然需要付出许多努力,需要极强的自我管理和执行能力。


若想人前落落大方,必须背后脚踏实地努力。


总之,做学生不容易,做导师也不容易,希望大家能够换位思考,多在平时的学术工作中下功夫。



总结


最后,小科想说,虽然和导师相处是一门艺术,但导师同时也是普通人。


希望广大在读或者还未入学的硕博士生降低对导师的心理预期,把心思多放在学术研究中。毕竟,在科研实践中勤反思善总结,提升自己的实际研究能力才是硬道理。


最重要的是,认真学习,认真工作,认真生活。


相信各位同学都能和导师相处愉快,顺利毕业!


  参考来源

[1] 统计信息源自豆瓣小组:今天被导师关爱了吗。

[2] 统计信息源自知乎问题:研究生导师讨厌什么样的学生?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7846692

[3] 统计信息源自知乎问题:研究生跟导师的关系理应是什么样的?实际中大多是什么样的?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954339/answer/137265275

[4] 统计信息源自知乎问题:研究生导师喜欢什么样的学生?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2940018


来源:   科研岛(微信公众号)   本文经授权发布,第三方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高校人才网官方微信(微信号:Gaoxiaojob)。
高校人才网
百万硕博人的择业平台
高校直招
5000+单位官方入驻
简历直投
20W+职位一键投递
{{applyDialogData.systemTips}}
{{applyDialogData.resumeTips}}
+ 上传
+ 上传文件
立即续费
{{successContentUp}}
{{successContentDown}}
我知道了
{{ title }}
{{tips1}}
{{tips2}}
{{ title }}
{{tips1}}
{{tips2}}
{{ title }}
{{tips1}}
{{tips2}}
{{ title }}
{{tips1}}
{{tips2}}
职位投递成功!
微信扫码关注【高校人才网服务号】

求职效率翻倍

实时接收投递反馈
精彩活动抢先知晓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