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校人才网资讯观点热议>硕士与博士的差距有多大? 这些优势,硕士很难体会到……

硕士与博士的差距有多大? 这些优势,硕士很难体会到……

发布日期:2022-06-16 作者:我想吃海苔 阅读量:282 取消收藏 收藏文章
【摘要】从社会学角度看,社会群体是多样性和普遍性并存的。即便在如此“卷”的大环境下,社会大众心中的博士依旧是神一样的存在。


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的还没有到来,对于过去和未来,我们都无法触及。珍惜一切当下拥有的,至少别为逝去的后悔。


国内外大多数院校的博士招生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部分院校已经进入了收尾阶段。


对于怀揣“博士梦”,且参加相关考试或者申请的同学而言,这段时间是甜蜜且痛苦的。本人有幸上岸,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眼中的硕博差距,及读博后带来的变化。



· 壹 ·

博士的社会认可度比硕士高


从社会学角度看,社会群体是多样性和普遍性并存的。即便在如此“卷”的大环境下,社会大众心中的博士依旧是神一样的存在。


借用张林教授的一句话:“举个不恰当的例子,你在研究院里遇到的都是硕博生,你哪里来的特殊性? 但相反来看,全村就你一个博士的时候,你的家人也会以你为傲”。


换句话说,家人觉得我们是优秀的,可以是“家族荣耀”,家庭后辈里的学习榜样,前行的标杆;招聘单位或许并不会在学历学位上卡你,你已经“一竿子干到顶”,工作后也没有继续提升学历的必要,省去很多烦心事。例如职称评审、课题承接、出国访学申请时等,不会因为不是博士而被卡等。


此外,对于偏远,且缺乏高水平博士人才的地区而言,博士或许就是他们心中能带领他们脱贫致富的“父母官”,配得上地区出台的“引进人才”的所有福利待遇等。


即基于以上社会群体反应,或者评价,我们应大方承认我们是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的,可以用我们的聪明才智为自己,和他人创造价值。


硕士毕业也虽光荣,但是除去其它因素,其和博士相比仍显逊色。



· 贰 ·

读博促使思维方式和科研能力的变化


荀子曾言“: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我们抛去其引申意义,只看其表面涵义,即一站有一站的风景,后一站的风景更美。虽然人们经常把硕士和博士放在一起,即统称为“硕博生”,但二者思维方式、科研能力存在显著差异。读博催生希望,也让我们在思维方式和科研能力等方面变化更多。


01.思维方式


首先是思维方式上,我们会为了自身所追求的更高的科研目标,学习任务,和更具代表性的被试数据等,即为了超越曾经的自己和科研成果,而不断审时度势,多方面,多角度,更深层次和更高效的思考事情的来龙去脉。


02.科研能力


此外,读博会让我们更明显的感受到科研能力的变化发展。回看硕士阶段发表的第一篇paper,属业内小众期刊,只有三四分。“难产”般发出来激动的不得了;此外,写硕士毕业论文时即使全力以赴,也仍觉得元气大伤。


然而,身为在读博士,大抵不会因为发了一篇三四分的小众期刊而开心雀跃;也应该不会因码了多少与毕业论文字数接近的材料而成就感爆棚。


我们使用的科研工具也不会仅局限读研期间用到的Spss, Stata, Amos, Quillbot,Grammar,Python等。出于我们的research design或者methods,我们会引入更高级的测算工具,检索更多的数据和文献,产出更好,更准确的科研成果。


03.学术社交圈


还有一点值得提及,即我们的学术社交圈会得到拓展。即我们会认识更多的别国和地区学者,专家,教授,知识分子等,共话科研和项目,产生思维碰触的火花。这些看似功利,实则是顺其自然发生的事情,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 叁 ·

读博让我的科研阅历更丰富


世界上的一切都处在微妙的平衡里,博士阶段的我也深刻感受到这一点。大众心中的博士生一般是“书呆子”“老干部”般,两耳不闻窗外事,隐姓埋名几十年。但事实上,我博士上岸后,做了很多不同的事。


01. 指导本科生论文(这里的论文不是毕业论文,而是要发的小论文)


导师过于忙碌,并要求组内博士,或者博后“指导”本科生学习和科研工作。例如,如何进行实验操作,如何保存数据,如何撰写cover letter,如何锐化图片,引用别人文章等。这对在读博士而言,既是重温科研技能的机会,也是为老师分忧的体现。


02. 审稿,或者成为杂志青年编委


即使一些优秀的本科生或硕士生已经承担一些期刊的审稿任务,或者已经成为青年编委等,但是我们仍不可否认的是,多数期刊要求审稿人或者青编至少是在读博士,或者博士。


在审别人的文章继而发现他们manuscript的问题时,可以顺带反思一下自己在撰写manuscript时是否也存在这类问题。这既符合作者们的要求,也满足了审稿人自我发展的诉求。


03. 写funding,chapter等


一些funding或者项目只对博士及以上的科研人员开放,这些也会更加锻炼我们的学术写作和归纳能力。


换句话说,博士生的科研阅历与硕士相比,更丰富,更宽泛。这让博士生们有更多的参与感和获得感,博士们逐渐觉得自身为其专业发展做出了一点点小小的贡献。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别样的学习呢?



· 肆 ·

博士得到的好处比硕士多


读到这,你或许会觉得我说话又前后矛盾了,其实不然。事实上,我一边准备申博,一边着手找工作的,跟我一样状态的学生不在少数。


我曾报了一些科研单位、事业单位、公司的各类岗位,例如科研助理、项目助理、大学行政岗、大学教学岗、公司研发岗;当然也报了公务员招考等考试、三支一扶、某些地方和城市人才引进等,有了一些体会和发现:


01. 博士生安家费,科研启动资金比硕士高


我曾报了某广东老牌二本高校,在其“诚聘英才”一栏中明确写到,博士的科研启动资金为20万多,硕士只提了“可享受相关补贴”(住宿补贴、餐补、五险一金等按照校内同等人员执行)。考博成功后,也放弃到手的offer。


02. 相似岗位博士可免试,研究生需参加笔试


这一点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部分地区在引进急缺专业或岗位人才时,直接高亮“博士需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并非必须参加笔试;而硕士生仍需在“材料初审”或“资格审查”环节等待。此外,部分单位的操作更“飒”,引进博士,让他们直接“空降”,从“副科”或“处级”干部做起,省时省力。


03. 博士的“帽子”多,硕士不行


这一点在以上也有提及。一些省市、自治区的科研基金、人才项目等只允许“博士”以上的人申请,硕士没资格。例如我们经常会看到“XX大学特聘教授,XX大学博士”;然而我们却很少见到“XX大学特聘教授,XX大学硕士”。一般情况下,教授都得是博士,即想去大学找工作,只有硕士学位发展空间较小。


企事业单位也是如此,北大某位学长曾提及,国内一家公司科研研发岗清一色博士,博后,或海归博后,这也着实惊到他了,没想到这家企业真的在踏踏实实搞研发,还以为是摆设和宣传需要。



此外,仍有一个面试经验值得提及。


今年3月初,我参与了某大厂对外联络部面试。我在面试时,一位HR直接问我:博士有没有考上?你以后有没有读博的打算呢?他们不要博士生(对的,你没有看错,一些单位会在走完面试程序后委婉告诉你,该岗位招硕士足够了,博士反而不适合干)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认为学历越高,用人单位越喜欢,越抢着要。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是事实,但是我们仍需注意到,一些单位宁可让职位空缺,组织新一轮面试,甚至名额作废,也不会招学历高但不合适该岗位的人。果然,该大厂联络部在三月底又发布招聘启事,招聘人数从4名减至2名。


事实上,在我看来,无论是无读博打算直接工作,还是读博再肝几年,这些都是个人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体现之一。但我们仍不可否认硕士和博士在方方面面存在的差异和差距。有人安于现状,满意当下;有人志在顶峰,主动追求读博的苦与乐,这些均符合个人发展的诉求。


来源:   高校人才网V(微信公众号)   本文为高校人才网原创,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高校人才网V”,如需转载,请联系获得授权。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高校人才网官方微信(微信号:Gaoxiaojob)。
高校人才网
百万硕博人的择业平台
高校直招
5000+单位官方入驻
简历直投
20W+职位一键投递
{{applyDialogData.systemTips}}
{{applyDialogData.resumeTips}}
+ 上传
+ 上传文件
立即续费
{{successContentUp}}
{{successContentDown}}
我知道了
{{ title }}
{{tips1}}
{{tips2}}
{{ title }}
{{tips1}}
{{tips2}}
{{ title }}
{{tips1}}
{{tips2}}
{{ title }}
{{tips1}}
{{tips2}}
职位投递成功!
微信扫码关注【高校人才网服务号】

求职效率翻倍

实时接收投递反馈
精彩活动抢先知晓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