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校人才网资讯学术科研>5年8篇一作SCI才给毕业?是我不配读博了……

5年8篇一作SCI才给毕业?是我不配读博了……

发布日期:2022-06-10 作者:小歪 阅读量:53 取消收藏 收藏文章
【摘要】即使发表SCI对于广大工科生来说是“老祖宗定下的规定”,但是“五年要发表8篇一作SCI”,相信对于任何一个学生来说,都不简单,即便你是清华学神,也不见得就能“顺理成章”。那么该如何看待导师的这种“要求”呢?


前不久,一则关于博士要发8篇一作SCI论文才能毕业的帖子被顶上网络热搜,不少科研er纷纷感叹内卷之风盛行……看到SCI这个字眼,估计不少人已经开始后背发凉了!


图片来源:知乎


即使发表SCI对于广大工科生来说是“老祖宗定下的规定”,但是“五年要发表8篇一作SCI”,相信对于任何一个学生来说,都不简单,即便你是清华学神,也不见得就能“顺理成章”。


那么该如何看待导师的这种“要求”呢?



· 壹 ·

是刚需还是被迫


既然导师要求发这么多的论文,那至少“死也要死个明白”吧!是毕业要求上明确写了——因此不得已而为之;还是因为导师的“强权政治”——而被迫营业?


01.关于博士毕业的小论文要求


在小科的印象中,要想博士毕业,小论文是不需要发表这么多的。而且通常来说会搭配不同“档次”以及“类型”的论文(除了SCI,还有EI、CSSCI、SSCI等)。


“化工”类专业属于传统工科,其博士的毕业要求尽管较高,但是“8篇SCI”显然有点离谱了。


清华大学工科(含化工类)博士学位毕业要求丨图源:清华大学研究生官网


电子科技大学工科(含化工类)博士学位毕业要求丨图源:电子科技大学大学研究生官网


同济大学化工类博士“专业学位”毕业要求丨图源:同济大学研究生官网


不同的专业,小论文的要求也千差万别,但是总的来看:2-3篇是个较常见的数量规定。


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毕业要求


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学位毕业要求


02.如果“被迫营业”,导师图个啥?


因此小科觉得,清华“张导”的这种要求属于个人的“层层加码”。那么他以及跟他类似的导师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总结下来有以下几种情况:


  “是为你好”?


不仅对你如此,对师门其他人也是相同的要求,而且这一“要求”已成传统。


导师已经是业内大牛,不需要再通过论文的“数量”来评职称、拿头衔,完全是想把徒儿们锤炼成科研的佼佼者。


这样的导师,除了希望学生能够按时满足博士的毕业要求,其出发点更多的是为了学生自身的科研能力养成。


因此在这种“严要求”的背后,这一类导师通常会付出耐心的指导、不会一味的催你交稿。


  谋“私”?


实际上,不少导师(通常年轻博导比较多),其初衷是为了让自己的“事业”能够快速上升。


虽然“一作”是让给了博士生本人,但“通讯”肯定是记在导师名下,辛劳的小蜜蜂每发出一篇论文,就等于帮助导师距离他的下一次“晋升”更进了一步。


退一步讲,如果各位因为论文不能按时毕业甚至被“劝退”,最终还是会影响到导师今后的招生名额,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博导们没有理由不想保障各位能按时毕业。


不过相比这种“小私”,那些只顾自己“体面”的导师带给学生的压力和支配才是真真切切的难以忍受。


“摧枯拉朽式”的催稿,日程表上满满当当的“DDL”,都是各位再正常不过的科研日常了。



  “以己度人”


还有一类导师,是为“大牛”,在他自己曾经的求学生涯中,发顶刊那是家常便饭,光鲜的履历也让他成为现在你的博导,因此可能在导师的眼中“他的学生也能达到当初他的水平”,或者说——“能成为他的门徒,水平自然是对接匹配的”。


可是现实往往非也……


首选是人的差异——和年轻时候同龄的导师相比我们就是“技不如人,或者说火候不到”;其次是学术环境的差异——当下越来越多的人来分学术这碗羹,发高质量的论文实属不易(稿件录用率、排期等)。


因此,导师对各位“真实水平”以及“学术环境”的评估过于理想化了,导致学生们苦不堪言。


· 贰 ·

问清现状


在这里,小科提供给各位一些思路,希望能帮助各位摸清门道。


01.是否“大环境”如此?


首先不要去跟不同专业的同学及其师门进行比较(一是没有比较的意义,二是一旦觉得别的专业太过“轻松”,会给自己更大的压力),要将目光聚焦在自己的本行。


然后去了解一下,在我的专业方向内“同校别的师门、别的学校”,对小论文是怎么样的一个要求。


如果大家都差不多,那么就没有理由再去多想了,老老实实去写吧(具体策略见后文)。


如果仅有少数案例,甚至只有自己的导师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那么小科建议要“量力而行”,必要的时候学会拒绝,毕竟写论文不全是“苦力活”,光靠通宵达旦地去熬,不一定会有产出。



02.是否有“前人之鉴”?


如果你是博导的开山大弟子,请参见上条;如果不是,那么师兄师姐很可能就是你的“救命稻草”。


通常导师提出“这种要求”是在比较私下的场所,包括给你发信息以及会面交流期间,相信还是会有很多小伙伴不善于跟前辈们交流,面对这样的境遇就选择“自闭发愁”。


03.是哪一个分区的“SCI”?


这个问题很关键,同样是一篇SCI,发表在不同的分区意味着完全不同量级的难度和要求,也决定了导师所谓的“5年8篇SCI”其真正的内涵。


如果导师明确要求了让你“发刊”的分区范围是“顶刊”一类,那么就尽早做好艰难抗战的准备吧!


如果不做具体要求,只要是SCI即可,那么可选的范围和余地就多了,很大程度上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去规划未来几年的“学术目标”——1-2篇“顶刊”+几篇较简单的SCI;或者是学有余力,靠着兴趣和实力去尽收顶刊也有可能……


因此不要被字面上的“SCI”所吓倒,赶快去落实其具体的要求,才能做到心中有底。


04.导师被学生“误导”


在与导师接触不深之前,你的导师一般都是通过你的“学术成果”来了解你,相信很多小伙伴在硕士期间通过一些“机缘巧合”(比如硕导的人脉、硕导的课题、硕导的亲自指导等)发表了一些高质量期刊,加上刚好署名了一作,难免会让博导产生“误判”,高估了你的实际水平,因此对你提出这种“看似过分”的要求也就不以为怪了。


所以也不能把一切归咎于导师,或许是自己曾经亲手种下的“果”呢!



· 叁 ·

如何准备


既然已经基本摸清了这字里话外的意思,接下来就到了规划落实的步骤了。同样要分两种情况讨论:


01.对于科研大佬


即便导师没有这种要求,他们自己对自己的要求也毫不逊色。这类大佬有目标,更有能力,自然不用为他们操心;


02.“普型僧”


相信绝大部分同学都是普通型的博士,需要使出“七十二般变化”才能啃下这块骨头:


  明确要求、不被误导

正如前面说到,首先要明确老师的“真实要求”(是高分区or不限分区的SCI?导师的真实用意是什么?)

通常需要求助于高年级的前辈获取有利信息,如果是博导的开山弟子,也需要开诚布公地直接找导师弄清楚关于论文的具体要求。


  未雨绸缪、尽早规划

在了解完信息后,就要开始做准备了,虽然才博一,但实乃刻不容缓。

文献需要读起来,研究方向需要尽早确定下来,论文的框架/题目需要心中有谱,以及具体该怎么推进实验/调研等工作也需要一步步细化安排下去。


  善于沟通、尝试拒绝

如果出现前面的一些情况,比如导师高估了自己、要求本身过于苛刻,那么一味的去埋头苦干肯定是不行的,小科建议各位大胆地去找导师沟通,诉清自己的难处以及想法,争取获得折衷的处理办法。

试着把博导当作你的合作者,当对方的要求实在“无理”也要学会拒绝。


来源:   科研岛(微信公众号)   本文经授权发布,第三方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高校人才网官方微信(微信号:Gaoxiaojob)。
高校人才网
百万硕博人的择业平台
高校直招
5000+单位官方入驻
简历直投
20W+职位一键投递
{{applyDialogData.systemTips}}
{{applyDialogData.resumeTips}}
+ 上传
+ 上传文件
立即续费
{{successContentUp}}
{{successContentDown}}
我知道了
{{ title }}
{{tips1}}
{{tips2}}
{{ title }}
{{tips1}}
{{tips2}}
{{ title }}
{{tips1}}
{{tips2}}
{{ title }}
{{tips1}}
{{tips2}}
职位投递成功!
微信扫码关注【高校人才网服务号】

求职效率翻倍

实时接收投递反馈
精彩活动抢先知晓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