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校人才网资讯学术科研>科研评价须把效率问题放在突出位置

科研评价须把效率问题放在突出位置

发布日期:2022-05-10 作者:倪永强 阅读量:4 取消收藏 收藏文章
【摘要】政府在研发资助的方向上,有时遍撒网、大水漫灌、放水养鱼,实属迫不得已,归根结底是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客观上导致了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为了解决“卡脖子”问题和“双循环”发展的技术瓶颈,政府在科研领域投入了大量的科技经费,怎样合理、有效地管理好这些经费,让它产生最大价值?必须让科研评价“指挥棒”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把效率问题放在突出位置。


科研评价在研究方法、评价模式、评价指标及体系、评价流程、评价新路径上都密切关注科研结果。笔者认为,在抓住结果“龙头”的同时,还需要在“效率”问题上给予足够的关注,进一步在科研方向的把握、科研过程的管理、成果转化的促进三个方面持续发力,不断完善当前科研评价体系。


01.

把握科研方向:避免科技资源浪费


科研评价是科学性和文化性融为一体的认知活动。科学评价的方向性把握,源于科学共同体内部的学术评价,目的是识别科学家重大科学发现的优先权,从而促进学术交流、建立科学规范、引导研究方向。


把握科研方向,就是要发挥科研的引导作用,确保科技研发资助不产生方向性失误,避免有限的科技资源被浪费。


政府在研发资助的方向上,有时遍撒网、大水漫灌、放水养鱼,实属迫不得已,归根结底是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客观上导致了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譬如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在理论上非常超前,如何找到现实的应用场景一时难定,未来发展也难以预料,支持政策如何决策?如果没有科学评价的支持,很难下结论。再如当下很热的“量子计算”技术,有硅基、超导和离子阱等路线,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何?怎样才能有整体的认知和判断?对此,政府政策也需要有明确的态度,在这之后的几百亿、上千亿元的投资中,科学界乃至科研评价研究都需要发挥重要作用。


历史教训历历在目,在一些众所周知的科技项目上,政府投资巨大,由于没有科学评价的研究支撑,导致方向性失误,造成科研资金的巨大浪费,甚至造成整整一代技术的落后,从而影响国家战略。这就需要深入开展科研评价工作,完成把握科研方向的历史重任。


02.

提高科研效率:给科研过程管理留点空间


创新过程是科研发展的不竭动力,关注科研效率必须关注科研过程,这是提升科研效率的重要方面。


首先,现阶段急需改变以结果为中心的评价模式,给科研过程的管理留一点空间,为了让它有助于科学的发展,一定要按照科研规律办事。在过程中要呵护科研的成长、宽容失败,这样才能结出丰硕的成果。


其次,要提高企业的研发效率,合理规范企业的研发活动、准确认定企业研发活动;合理、有效地归集企业研发活动费用。这需要一个明确、合理的评价标准,以有效提高研发投入的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研发效率,从而大大提升研发投入效率。


再次,必须把科研人才培养当作首要任务。只有抓住这个首要任务,才能让科学过程评价的“指挥棒”更加科学,营造真正潜心研究、追求卓越、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对更多科研工作者形成正向激励,真正挖掘科研人才这个“第一资源”、激发创新这个“第一动力”,还可以有效杜绝科研浪费。



03.

促进成果转化:在评价中体现成果转化的侧重


科研评价如何有效促进成果转化?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作出了榜样,它被认为是“德国制造”的秘密武器,其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之高,令人咋舌。该协会平均每年为3000多家企业完成上万项科研成果转化项目,这背后的重要支撑就是科学技术评价。


目前,我国已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研产出大国,大量科技成果亟待转化。然而,我国分类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尚未建立,指标单一化、标准定量化、结果功利化问题尚未解决,使得科技成果评价可信度不高,得不到资本市场的认可。大量民间资本逡巡于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之外,无法有效参与成果转化环节,导致大量成果失去资本扶持,得不到有效转化,这也成为影响我国实施科技强国战略、提升科技创新水平的薄弱环节之一。


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存在重论文轻成果转化、不了解市场情况和企业需求等问题。当务之急是要改变陈旧的评价指标,在评价内容中体现对转化效果的侧重,为跨越科研成果产业化、市场化的“死亡之谷”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


此外,要想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就要解决好“评什么”“谁来评”“怎么评”“怎么用”的问题,并建立以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健全科技成果分类评价体系。


无论是何种科研评价,都必须考虑科研工作特点,尊重人才成长规律,简化、优化评价流程,遵循科学性、独立性、客观性、公正性、国际性、实效性、公开性的原则,采用生产力和文化为一体的评价方法,把效率摆在突出位置,让科研评价真正起到“指挥棒”的作用。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本报记者赵广立整理)

《中国科学报》(2022-05-09第4版转移转化)


来源:   中国科学报   https://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22/5/369310.shtm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高校人才网官方微信(微信号:Gaoxiaojob)。
高校人才网
百万硕博人的择业平台
高校直招
5000+单位官方入驻
简历直投
20W+职位一键投递
{{applyDialogData.systemTips}}
{{applyDialogData.resumeTips}}
+ 上传
+ 上传文件
立即续费
{{successContentUp}}
{{successContentDown}}
我知道了
{{ title }}
{{tips1}}
{{tips2}}
{{ title }}
{{tips1}}
{{tips2}}
{{ title }}
{{tips1}}
{{tips2}}
{{ title }}
{{tips1}}
{{tips2}}
职位投递成功!
微信扫码关注【高校人才网服务号】

求职效率翻倍

实时接收投递反馈
精彩活动抢先知晓
为你推荐